去年春節回家,高鐵上小儒恰巧碰到個京東員工,回家路上仍然穿著帶京東logo的紅色沖鋒衣,與隨行的朋友大聲說著京東怎樣怎樣。
原本小儒對于列車里大聲說話是帶有反感情緒的。相比一般企業工作服下班了就不想穿,看著他連回家都愿意穿著工作服,做公司口碑的移動小喇叭,我也能慢慢理解了:他的內心深處對公司有著極高的認同感,逢人就想炫耀一下。
相似的情形,在《創京東》里也有描述:
京東北京站,有個71年出生的快遞員老徐。他的弟弟、連襟、兒子都在京東做快遞員。
老徐月薪6000塊,每個月留下2000塊自己用,剩下的全部寄回老家。他住在配送站里,兼做守門人。每天吃兩頓飯,早晨一頓,晚上六點一頓。他已經7年沒有回過家,7年里只靠視頻每周一次看看老婆和女兒。
他兒子,93年出生,17歲就跟著他出來,在京東做快遞。
他說:我爸媽有8個孩子,就我混得好。我是我們家的驕傲。
這個故事讀起來難免有點辛酸。京東70%以上的員工跟劉強東一樣是來自農村的。
劉強東認為京東基層員工福利待遇好的標準之一就是工作滿五年后能在老家縣城買一套房。而房子一直是現代人避不開的痛,同樣是打工,有的公司員工望房興嘆,有的公司員工卻能輕松負擔。兩相比較,后者的優越感和對公司的榮譽感,都油然而生。
而這種優越感和自豪感,正在成為京東的一種文化。
員工福利不在于大價值和大花費,而在于這份福利有沒有花在點子上、是不是員工所需要的。
比如有的公司每逢過節就請客出去吃一頓,是福利不假,但只要不是單身狗,都有可能需要回家過節,這份福利很可能成為負擔:去了打亂了自己的安排,不去又怕被扣上沒有團隊精神的帽子。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