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消費者的生活形態決定營銷模式的變遷,任何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得先機,都需要了解消費者心理特征,把握其需求變化的蛛絲馬跡。在互聯網的熱潮中,將有哪些基于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模式會崛起?
第一,社區化加O+O
注重線上線下互動的模式。隨著消費者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家庭功能趨向于社會化,如做飯、洗衣、育兒等功能逐步被社會相關服務機構所代替。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生活便利性的需求,理發店、干洗店、幼兒教育等業態在小區周邊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同時,在消費者社交需求的驅動下,商圈逐漸演變為社交與情感互動的場所,這也是小區周邊的餐飲業悄然減少而Shopping Mall(大型購物中心)大多靠餐飲、服務、娛樂、體驗等拉動消費的最好注解。
在社區商業化和商圈社交化兩種趨勢的共同作用下,催生了線上線下并行發展、互相融合的O+O模式。線上方便消費者互動溝通,他們可以在線上搜尋、評論、分享等;線下方便消費者進行體驗,更有深度、更貼心的服務體驗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店消費。所以,即使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服務性的便利店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理發、SPA、按摩、教育、干洗等生活便利性的需求,這也正是社區商圈大有可為之處。此外,一些專業的領域,比如由社區養老所衍生的社區醫療,以及由幼兒學習畫畫、彈琴等需求所衍生的藝術培訓機構,也是社區商圈潛在的發力點。
然而,對社區商圈的解讀也要避免過度。有些學者認為未來的社會結構是由社區組成的網狀結構,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產業分工,由情感需求和依賴感維持,這種觀點有點過于理想化。
第二,基于大數據的以消費者驅動的定制營銷模式
大數據使得定制越來越簡單,工業4.0使得生活成本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定制式營銷模式會變得非常重要。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定制式營銷的內涵也已發生了變化。以前消費者的隱形需求是由工匠挖掘出來的,他們的專業性決定了產品的形態,而現在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借由大數據系統來模擬。
以常見的生活用品杯子為例,以前杯子的質地和做工都由工匠做主,他們在這一領域多年積累的經驗使其具有權威性。但現在,消費者可以提供關于這個杯子的個性化需求,借由工匠的工藝和手法來使自己的想法成型。
這種定制式消費驅動是基于大數據的技術,是由消費者的需求驅動定制,而不是以專家為導向。但是,需求不能被創造,只能被發現和引導。消費者不低頭,沒有人能夠摁住消費者喝水。即使風頭強勁的蘋果手機,也是由于喬布斯挖掘了消費者對于手機的潛在需求,并由蘋果手機呼喚這些需求,表達了消費者對于手機功能的那些渴望。
再以家居行業為例,這一行業的痛點與剛需并不在于個性化,而在于智能化。在挖掘消費者需求方面,智能家居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小小的智能開關的價值并不在于節省了摁開關的時間,而在于它能記錄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如最早開燈和最晚關燈的時間,或者最長一次的開燈時間發生在什么時候。通過這些數據,就能得出消費者的生活及工作節奏,并據此挖掘并分析其需求,進行正確的引導,并進一步發展為定制化。比如,基于數據分析,可以得知消費者的身體尺寸、經常出席的場合及運動的頻率,并據此推薦適合消費者的服裝面料及款式。
所以,未來家居的發展邏輯是以智能化為方向,記錄消費者的行為,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其生活更舒適。
這種定制不同于工業化定制,工業化定制雖然面向消費者的一端是個性化的,但其后端的實質卻是模塊化的。這種工業化定制只能稱為工業2.0或3.0,達不到工業4.0的程度。工業4.0可以借助機器人和3D打印機,完全實現個性定制化。
第三,基于消費者體驗的全方位營銷
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也無法完全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仍舊是必不可少的,日益追求精神、情感方面的滿足。產品或品牌能否超越產品功能而給消費者帶來感官、情緒或價值上的滿足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簡言之,就是商品不單要有“功能”效益,還要有“體驗”效益。
因此,體驗式營銷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互聯網工具和大數據只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提供工具和方法。消費者的體驗涵括企業文化、產品、行為、情感、服務五個層面的內容,全方位的體驗營銷也應著重從這五個層面發力。
第四,社會化的營銷
圣雄甘地曾經說過:“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營銷的本質就是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互聯網的便捷如同打開了潘多拉寶盒,打破了很多營銷的壁壘,成為社會化營銷的溫床。企業的營銷行為被放大,傳播變得更加有效且成本低廉。
但對于營銷來說,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在拆除邊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很難扼制人們瘋漲的欲望。當金錢的欲望掩蓋了情感和商業倫理的時候,營銷就會變味。如果企業只是利用互聯網營銷技術不斷調動消費者無謂的購買欲望和奢求,長此以往人類必將面臨環境的重壓和資源的枯竭,殺雞取卵式的發展只會破壞生態和行業的健康。因此,每個企業在引導消費者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欲望的邊界。
從商業倫理的角度來看,未來企業之間不再是博弈對立的關系,而會是一種生態依賴的關系。企業會的營銷行為也應該從共生、共贏、共創、共享理念出發,規劃行業行為,回歸消費者的本質和商業的本質,有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產業的優化,以實現整個行業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換言之,也就是企業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蒙著頭追求把產品做到極致。
另外,社會化營銷還要注意形式和內容的度。一般來說,形式和內容三七為合適的比例,營銷應該堅持內容為王。過于酷炫的形式往往能迅速給消費者洗腦,在短期內達到很好的營銷效果,但卻如煙花般短暫,一縱即逝。互聯網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對企業倫理標準要求更高。在營銷過程中,企業要注重展示其道德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共鳴,這也是內容營銷的一部分。如某些主打外賣的平臺,當其雜亂骯臟的加工廚房被曝光后,這個平臺還能走多遠?
內容包括經營理念、技術積累、商業模式、服務導向等,對內容的經營如文火煲湯,把企業的產品、服務、價值觀、體驗熔為一爐,引導消費者理性地觀察、選擇。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