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近一兩年,隨著北京環保監管的日趨嚴格和產業疏解力度的不斷加大,北京印刷企業外遷有加速之勢,快得超出了行業人士的預期。在河北涿州、衡水、唐山,天津寶坻都有北京外遷的印刷廠,有的區域聚集的北京企業已經達到十幾家。
近期一家北京黎馬敦煙包印刷企業引起人們關注。北京黎馬敦,1995年,是中國煙草總公司北京市公司和新加坡黎馬敦太平洋包裝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
2006年,北京黎馬敦的外方股東被澳科控股的前身偉誠控股收購,自此成為這家煙包大佬的主力生產企業之一。
盡管隸屬于上市公司旗下,北京黎馬敦在圈內卻素來低調,公開見諸報道的信息并不多見。不過,網上流傳的一份形成于2015年6月的北京黎馬敦升級改造項目環評報告,透露了不少信息。
報告顯示,北京黎馬敦位于通州區臺湖鎮的新華聯工業園,因原廠拆遷,計劃搬遷到同樣位于通州區的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當時的北京黎馬敦,共有員工260人,年煙包產量60萬箱。實現搬遷后,勞動定員406人,年煙包產量100萬箱。
北京黎馬敦改造升級項目顯然符合當時的產業政策。比如,報告表示:本項目印刷卷煙商標……,不在《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和《通州區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中禁止新建和擴建包裝裝潢印刷及其他印刷中使用溶劑型油墨或溶劑型涂料的印刷生產環節范圍內,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結構調整政策。
早在2014年,有關方面有意讓北京印刷企業外遷的傳聞便在圈內流傳;2015年初,時任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更是公開表態:北京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堅決退出一般性產業,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業態清理出去,比如印刷等。
此后,隨著在環保方面遭遇的諸多挑戰,北京印刷企業面臨的外遷壓力越來越大。在北京各區縣疏解一般制造業和“散亂污”企業治理行動中,印刷業經常性成為被重點關照的行業。其中,包裝印刷企業面臨的壓力又要更大一些。而通州區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退出的政策、標準尤為嚴格。
這些都是圈內老生常談的話題,各位老板想來都很清晰。這里想說的是,或許正是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中,原本還在升級改造擴產的北京黎馬敦,把外遷工作提上了日程。
外遷的企業中,有很多規模并不大、實力也不強。對它們來說,別說購地、環評、建廠,即使能不能重新拿到印刷經營許可證都是問題。于是,有的老板為了盡快投入生產,便選擇與當地既有印刷廠合作,以此來規避新建企業的一系列問題。
有的老板實力足夠購地建廠,由于不斷加碼的搬遷壓力,也只能先行外遷、再行謀劃。比如,有一位老板原本在通州搞印刷,今年七八月份外遷壓力突然加大。由于在寶坻置下的土地還未來得及開工,只能先租下一片廠房,邊生產邊建設。
對很多地處北京的印刷企業,尤其是包裝印刷廠來說:留下,還是離開,已經成為老板不得不面對的必答題。而對部分環保治理規范、技術水平領先的出版物印刷廠來說,形勢或許要略好一些。比如,有老板便表示:目前面臨的外遷壓力并沒有那么大,環保部門要求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即使要搬,我們也要爭取成為留到最后的那一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