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結束不久的2018年全國兩會經歷了25年來最長的一次會期,多項重大議程引人關注。在央媒與地方媒體、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同參與的新聞大戰中,新媒體作為第一資訊平臺的地位被再次證實,同時未來圖文加盟店未來的營銷突破點也將在這塊。
據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調研的“2018年全國兩會網民關注情況”數據顯示,9成以上網民關注兩會,其中80后、90后占比最高;移動新媒體成為網絡受眾獲取兩會資訊的首選媒介,65%的網絡受眾通過移動新聞客戶端獲取兩會資訊;視頻、直播成為受眾最為喜愛的報道形式,醫療、社保、減稅等民生關鍵詞搶占最熱議題。
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和移動資訊用戶規模高速增長期的結束,新媒體日漸進入存量用戶市場,用戶對新媒體內容價值的期待回歸理性。在泛資訊、泛娛樂的紅海中,權威、創新、豐富的時政新聞資訊呈現著快速生長的藍海特征,將對新媒體的資訊品類、綜合運營等產生長遠的影響。
客戶端是主力 多元渠道有期待
用戶的移動資訊需求推動著移動資訊平臺的發展。調查顯示,新聞客戶端目前仍是移動資訊的主力承載平臺。在使用互聯網接觸兩會資訊的被訪者中,65%的受眾通過新聞客戶端獲取兩會資訊;其次是通過社交渠道獲取(微信45%+微博18%,總占比63%)。新聞客戶端與社交渠道的受眾有較大重合,顯示著受眾對多元信息渠道的需求。
移動資訊時代,受眾對資訊產品形態的偏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使新聞報道的品類式樣更加豐富,呈現出融合化特征。
從今年兩會報道來看,受眾對富媒體的偏好十分明顯。在圖文報道、專欄、圖解等常規資訊形式仍擁有廣泛受眾基礎的同時,視頻類和直播類報道崛起為排名前兩位的報道形態。20%的受眾認為精品視頻節目和新聞現場短視頻是自己最喜愛的報道形式,17%的受眾表示最愛看直播。
這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受眾對新聞現場的看重,反映了移動資訊回歸現場、回歸鏡頭的重要性。以視頻和直播為代表的富媒體,已是中國網民資訊消費的重要形態,基于富媒體的資訊形態創新和價值凝聚,將是資訊平臺與營銷業者共同發力的主攻方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通常被認為有較強傳播力并被各家資訊平臺所著力打造的H5等互動新聞產品,在本次調查中并不太被受訪者看重。這或可從側面說明,受眾對時政新聞資訊的主要興趣目前仍集中于對信息干貨的迅速獲取。互動參與式的資訊產品如何與時政新聞更好結合,還需進一步探索,未來圖文加盟店也要注重微名片的富媒體化,提高產品的營銷價值。
相關度和權威性很重要
對兩會報道中受眾內容偏好的調查顯示,與群眾生活、個人發展密切相關的兩會資訊受到較多人的關注。
受眾內容偏好呈現了觀察新媒體平臺內容需求的窗口。隨著新媒體受眾走向成熟,其對內容價值的期待呈現出由淺表、泛娛樂、快捷優先,向著對權威、可信乃至深度資訊回歸的趨向。前不久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顯示,“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資訊”“恪守新聞報道職業規范”“客觀中立的態度”“引導網民進行理性思考”等,是當前網民對網絡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主要期待,相關度和權威性也是客戶對圖文加盟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