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說服技巧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必不可少,但如果最具天賦的說服大師無法將其傳授給他人,那么圖文加盟企業如何才能獲得這些技巧?研究顯示,只要觸及人類內心深處的幾種欲望和需求,說服行為就可以奏效并獲得預期的結果。換句話說,說服有基本原則,而我們可以傳授、學習和應用這些原則。
好感原則:人們喜歡那些欣賞自己的人。
應用方法:發現真正的相同點并給予真心的贊美。
若要影響他人,先要與之交朋友。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有關研究已經確認了好幾項可以增加好感的因素,不過有兩項格外具有說服力:相同點和贊美。相同點可以將人們真正聚在一起。《個性雜志》1968年刊登的文章指出,在某實驗中,當參加者了解到他們共同的政治信仰和社會價值后,他們站在一起時會靠得更近一些。此外,《美國行為科學家》1963年刊登的文章提到,研究人員埃萬斯(F. B. Evans)用保險公司記錄中的人口統計數據證明,如果銷售人員與潛在客戶的年齡、宗教、政治,甚至吸煙習慣相似,那么銷售人員成功銷售保單的可能性會更大。
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己與他人的相同點,與新聘員工、其他部門主管,或新老板建立關系。工作時的非正式交談可為你創造理想機會,幫你發現至少一個共同的興趣領域,如某項業余愛好、某大學籃球隊,或重播的《宋飛正傳》(Seinfeld)。重要的是,你必須盡早和他人建立起友誼,因為這樣一來,人們就會對你有好感,在隨后的交往中始終都會認為你是個和善且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試圖說服的人早就對你心生好感,那么你在開展新項目時會更容易爭取到他們的支持。
互惠原則:人們會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
應用方法:得到之前先給予別人。
慈善機構正是利用互惠原則籌集資金。美國殘疾退伍軍人協會多年來就是靠著一封精心制作的籌款信,獲得了高達18%的捐款回復率。后來該協會開始隨信附上小禮物,回復率居然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35%。這份禮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套個性化的地址標簽——其實讓更多人做出了捐款的決定并非是這套標簽,而是因為他們得到了點東西。
但從根本上講,贈送禮物只是互惠原則的一種初級應用。更高級的應用是,圖文加盟店管理者可以利用互惠原則獲得先行者優勢,即率先展現出自己所期望的行為方式,進而引導同事和下屬員工做出同樣的行為,最后在辦公室內培養積極的態度并促進融洽的人際關系。如果領導者希望在他人身上看到信任感、合作精神,或和善友好的舉動,自己應當首先做表率。
社會認同原則:人們會仿效同類的做法。
應用方法:盡可能利用同儕壓力。
同伴的說服會異常有效。科學研究已證實了大多數專業銷售人員早已了解的事實:當滿意客戶與潛在客戶的境遇相似時,滿意客戶所說的話最有說服力。正在公司內推行新舉措的管理者可借鑒這一經驗。假設你正打算精簡部門的工作流程,而一群老員工對此表示反對。與其親自出馬說服這些員工相信該舉措的好處,還不如請一位支持該舉措的老員工在團隊會議上發表支持言論。這位老同事所做的陳述比老板的話更具說服力。簡言之,橫向施加影響力的效果最好,而非縱向。
言行一致原則:人們會兌現明確的承諾。
應用方法:讓他們主動、公開、自愿做出承諾。
好感有很大影響力,但說服他人不僅僅是讓他們對你的產品、想法以及你本人產生好感,還要讓他們對你希望他們做的事情產生責任感。互惠方式是讓其他人萌生責任感的一種可靠方法。另一種方法是讓他們做出公開承諾。
對希望說服下屬遵循某一行為方式的管理者來說,這個實驗的意義不言而喻:讓他們將決定寫成文字。假設你希望某員工能夠盡量及時提交報告,那么一旦你確認對方已經同意,就應該要求他將決定寫成備忘錄,然后發給你。如此一來,他履行承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因為人們通常都會兌現他們寫下的書面承諾。
權威原則:人們愿意聽從專家的意見。
應用方法:把你的專長展露出未;切勿認為那是不證自明的。
兩千年前,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對希望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忠告:“相信專家的話。”他的話未必是一個好建議,但僅就作為對實際情況的描述來,確實無可置疑。比如著名專家對某個話題的看法在新聞媒體上刊登后,產生的輿論效果會十分驚人。《輿論季刊》在1993年刊登的研究顯示,《紐約時報》中有專家觀點的新聞報道就可以在美國境內引起2%的輿論轉變。此外,研究人員在1987年《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稱,如果專家觀點在全國性電視節目中播出,輿論可出現高達4%的轉變。反對者可能會爭辯說,這些發現充其量只能說明輿論的易受操縱性。但更公正的解釋應當是,現代生活紛繁復雜,我們需要經過慎重挑選的專家,為我們提供寶貴而高效的捷徑,幫我們做出明智決定。不論是法律、財務、醫學或技術方面的問題,都需要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才能解答,因此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依靠專家。
稀缺原則:東西越少,人們就想要越多。
應用方法:強調特殊好處與獨家信息。
多項研究表明,物品和機會越匱乏,人們就越會認為其有價值。對管理者來說,這絕對是個有用的信息。他們可以借鑒稀缺原則,把組織中有限的時間、物資和其他限制性資源作為砝碼,來說服對方。比如坦誠告訴同事,老板馬上要去休長假了,如果不能趕在他動身前把建議告訴他,就失去機會了。這樣一來,你的同事肯定會迅速行動。
在推銷產品和服務時,高管應當記住,獨家信息比眾所皆知的數據更有說服力。我曾經指導過一位名叫阿姆拉姆·尼辛斯基(Amram Knishinsky)的博士生。他在1982年所寫的畢業論文以牛肉批發商的購買決定為主題。他發現,若這些批發商得知外國牛肉貨源近期會因天氣狀況出現短缺,訂單數量馬上會增加一倍以上。但若批發商得知其他人尚未聽說這個消息,訂單就會增加六倍。
這六大說服原則并非深奧晦澀的知識,更多是清晰詮釋了我們對信息評估和決策制定方式的直覺理解。所以大多數人,包括沒有接受過正式心理學教育的人,都可以輕松掌握這些原則。不過我發現有兩點值得反復強調。
首先,在實際應用時,這些原則應當綜合起來,從而增強說服力。例如在討論個人專長的重要性時,我建議管理者利用非正式的社交談話,樹立權威。但他們不僅僅能通過交談傳遞信息,同樣可以獲取一些信息。當你向餐桌旁的同伴展示自己具備解決商業問題的技能和經驗時,也可以了解到對方的背景和喜好,進而利用這些信息發現彼此的相同點,并給予對方真誠的贊美。通過展示你的專長和建立融洽關系,你可以讓自己的說服力加倍。如果你能成功說服餐桌上的同伴,那么還會有其他人加入你的陣營——這正是社會認同原則的效果。
我要強調的第二點是,應用社會影響力原則和應用其他技術一樣,都要遵守職業道德。欺騙或誘使別人服從不僅不道德,坦白講也不明智。即便欺騙和高壓手段能夠起到效果,那也只能是短期效果。從長期看這樣做貽害無窮,尤其是在組織內,因為信任與合作是組織正常運作的基石。
如果能恰當運用這些原則,圖文加盟店就可以正確引導決策。得到正式認可的專長、甘心履行的義務、真實的相似之處、真正的社交認同、獨家消息,以及自愿做出的承諾,都是取得雙贏的關鍵點。此外,任何能夠滿足所有人共同利益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你不覺得嗎?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