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全球最大的金主爸爸之一寶潔,要成立廣告公司了。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寶潔近日宣布成立一家全新的獨立廣告公司。
這家獨立廣告公司由寶潔的北美織物護理業務(P&G Fabric Care)成立,有趣的是,這家廣告公司的團隊將來自于各大廣告控股集團,包括 WPP 集團的 Grey、宏盟媒體集團的 Hearts& Science、Marina Maher Communications、陽獅集團的盛世長城、李奧貝納等五家業內知名的營銷代理公司,他們將在寶潔公司紐約和辛辛那提設立的專門辦事處工作。

寶潔的品牌廣告能同時邀請多個明星,Olay#無懼年齡
聚集各方勢力,金主爸爸這回是要研究行業秘籍,領導廣告業變革啊。
爸爸之所以是爸爸,寶潔的廣告投入對行業有撼動性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廣告主之一,寶潔每年的廣告營銷費用龐大。根據寶潔 2017 年財報,在截至去年 7 月份的財年中,寶潔的廣告支出為 71 億美元,約等于 446 億人民幣。
寶潔的廣告除了大手筆,內容一樣很能打。
寶潔削減廣告投入自己干,也是大勢所迫。
今年 1 月,寶潔公布 2018 年第二季度財報,凈銷售額達到了 174 億美元,有機銷售增長 2%,但公司利潤卻同比大跌 68% 至 25 億美元。公司首席財務官 Jon Moeller 隨后宣布,削減 4 億美元代理公司和廣告制作方面的支出,同時代理公司的數量也由現在的 2500 家削減一半。
寶潔削減廣告費用,已經不是新鮮事,從 2014 年開始,寶潔便逐步把全球的廣告和公關代理商由 6000 家精簡到現在的 2500 家。
公司利潤下降,寶潔不得不削減廣告支出來讓財報更好看。還有一個原因是,寶潔對互聯網營銷廣告效果和安全的產生懷疑。
廣告無效流量的現狀有多嚴重?
根據 AdMaster 廣告監測數據,2017 年上半年無效流量(InvalidTraffic, IVT)占比為 29.6%,同比 2016 年 1-6 月的無效流量占比 30.4% 稍有下降,但從垂直媒體細分領域看,女性、母嬰類廣告的無效流量情況達到 45.8% 和 40.1%。
在女性、母嬰領域分布了眾多品牌的寶潔公司,面對如此現狀也是欲哭無淚,只能求變了。
2017 年,寶潔宣布要推動數字廣告透明化,提出四項倡議,即廣告代理商需要遵守的限制條件。寶潔全球首席品牌官畢瑞哲(Marc Pritchard)在《變革的覺醒》的演講中指出:采納統一的可見性標準、實施可信任的第三方評估核查、要求簽署透明的代理合同、避免廣告欺詐、保護品牌安全。
這次成立廣告公司,寶潔在公司內部自己建立創意團隊,志在嘗試新的廣告代理模式,比如“開放式廣告承包”(Open-sourcing)和整合制作(Pooling production)的形式,放棄過去單一的全案外包形式。新的模式將有效降低費用,提高寶潔對旗下品牌廣告的把控力,進行更精準有效的投放。
“爸爸們”在重新審視廣告投入,逐步建立自己的創意營銷團隊。

IP營銷:爸爸去哪兒廣告植入
世界廣告聯盟(WFA)今年夏天的調查結果呈現趨勢:全球 45% 的受訪廣告主開始投入更多成本在內部廣告團隊組建上,特別是負責數字媒介廣告方面的團隊。
作為寶潔的頭號競爭對手,聯合利華這回與寶潔步伐、方向出奇一致,可算是難兄難弟了。在聯合利華第四季度財報數據中,2017 年聯合利華通過減少廣告的制作總數量、更多的創意工作由內部團隊完成等方式,節省了大約 7 億美元的制作成本。
全球最大廣告主之一的可口可樂,近年也在不斷轉變傳統的媒體營銷運營模式。2016 年可口可樂成立了北美社交中心,一支 55 人團隊的新聞編輯室,來負責公司旗下多個子品牌的社交媒體營銷事務。2017 年取消了 CMO (首席市場官)職位,將營銷業務,與用戶服務、商業領導戰略一起整合在一個新角色 CGO(首席增長官)的領導之下。
新媒體發展趨勢下,這幾年品牌營銷“去 Agency ”(減少代理數量)勢頭強勁,in-house (內部化)模式逐漸回歸,蘋果、IBM、Facebook、百事可樂以及 Verizon 等大牌金主紛紛成立 in-house 團隊。
也有在 in-house 模式一直堅持,不管外面風再大,就是淡定自己干的品牌。在 2007 年,紅牛就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紅牛媒體工作室”(Red Bull Media House),這十年間,紅牛媒體工作室產出過不少優質內容。
文案可不止杜蕾斯,紅牛也是牛過的。
品牌廣告營銷回歸 in-house 收效未知,但可以搬凳子坐穩,期待一下金主爸爸們自立門派產出的內容。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