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印刷業邁入市場化階段后,在設備、工藝等領域逐步與世界接軌。進入21世紀,印刷業雖然仍處于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但隨著出版業業態的改變與新一波數字技術的到來,印刷企業面臨著轉型需求。

在市場風云變幻中,企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誤打誤撞中努力成長。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盛元印務有限公司作為傳統報業印刷企業,從2003年開始有了轉型的規劃。“在當時的環境下,報業印刷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都是依附于集團內的業務在做,對外經營方面沒有太多成果,企業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于是我們順應當時輕涂紙精品報紅火的情況,購進了半商業輪轉印刷機。”該公司總經理張韶衡告訴記者,市場變化不斷,輕涂紙精品報只短暫出現了一兩年后,報紙印刷又回歸了新聞紙。盛元印務于是轉而投入超市直郵單等商務印刷領域,也是因為這次轉型,盛元印務建立了一支具備攝影、設計能力的廣告公司,設計領域業務超出印刷品范疇,擴展到會展設計等領域。
“如今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融合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去年南京有一些規模不同的印刷廠有意向發展數字印刷業務,到今年已經有了實際行動,上了數字印刷機。”南京東南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義如是說。他認為,隨著業界討論數字印刷的聲音漸強,大家也在考慮如何提升印刷企業自身的附加價值。“如果只是靠一臺孤零零的數字印刷機接一些商務印刷活件度日,這與實現工業化生產的距離是相當遠的。”東南文化的動作是成立數字印刷實驗室,承接數字印刷業務,同時也希望通過系統化整理、研究公共版權的圖文內容,研發多種工藝與形式的產品。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轉向發展包裝印刷業務,雅昌文化集團創立了“傳統印刷+IT技術+文化藝術”的商業模式,深圳市快印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網絡印刷、數字印刷以及個性化印刷融為一體……正如張韶衡所說,印刷業近年來一直都在為企業找出路。在繼續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如何利用更多元素與手段為印刷增值,讓服務延伸觸角,建立全國公眾認知的印刷品牌,是諸多先進企業都在研究、實踐的話題。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