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從去年春節“搶紅包”大戰開始,微信成為“營銷大戰”中各方爭奪的高地。無論是家電等生產企業,還是銀行保險類金融機構,都在積極開拓微信營銷的新渠道。

營銷模式多元升級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初,移動互聯網用戶達8.38億,微信注冊用戶已突破6億。龐大的微信用戶,對商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關鍵的還是微信這種社交工具的營銷模式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借助微信,企業能以更多元的形式實現銷售目的。以金融領域為例,去年開始,十幾家銀行紛紛推出微信銀行,雖然絕大部分仍以提供查詢、即時消費通知等基礎服務為主,但也有銀行接入了轉賬、代繳費、理財產品投資等功能。而隨著保險、基金等金融企業紛紛進入微信營銷,在賣產品、拼服務的同時,也為行業創新提供了新思路。譬如,泰康人壽利用微信交流平臺推出的“微互助”產品,本質上是一款短期防癌疾病保險,卻利用微信的傳播功能,實現了一種全新的“互助”模式:參與者只要填寫相關資料即可投保,只需1元錢,即可獲得1000元防癌保障,分享至朋友圈,好友每支付1元,保障額度就相應增加1000元,直至10萬元上限。
除了用微信賣產品,有些金融企業還利用微信紅包作誘餌,增加企業公眾賬號的關注度。如廣發基金曾推出搶紅包活動:規定2月19日前關注“廣發基金”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在規定的時間點,如2月19日10:00、14:00、19:00三個時間段向該公眾賬號發送關鍵字“廣發紅包”,速度排名靠前者將獲得188元、88元、18元不等的微信定額紅包。微信營銷轉型思變作為一種建立在人際交往基礎之上的社交工具,微信營銷的火熱,讓原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氛圍開始有所改變。一直以來,微信朋友圈受到質疑的問題之一就是給人帶來的“閱讀包袱”:從氣氛輕松的曬照、吐槽,到令人生厭的廣告、營銷,從生活百態,到養生秘笈、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雜亂的信息使本來封閉的“朋友圈”更顯乏味。
有人提出疑問:鋪天蓋地的都是廣告,各種買賣充斥微信朋友圈,難道真的是簡單的刷屏舉動就可以提高產品的銷售額?事實顯然沒那么簡單。據記者了解,很多用戶會在朋友圈充斥廣告的時候將某些賬號屏蔽,所以盲目狂轟亂炸實際起不到任何作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微信營銷不能像倒垃圾一樣,將產品瞬間倒在用戶的“臉”上,而應使用一種更巧妙的方式,向顧客展現自己完美的一面,如好的產品演示、優秀的案例等,微信管理者不僅需要提升工作技能,還要不斷學習營銷學技能,將之轉化為微信營銷的技能。
不久前,微信官方推出的“(京東)購物”、“微信小店”,引起業界一片嘩然,有評論認為微信推出小店是在叫板淘寶天貓。據此,從推出微信小店,到開放廣告平臺,微信做電商的野心已顯露無疑。實際上,隨著用戶量增長,這符合從產品運營時代到平臺運營時代的發展,對微信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構建好一個良好的生態體系,這關系到其電商未來的發展。
行業人士預測,微信電商的未來將取決于其生態的優劣,決定微信未來的是第三方服務平臺、朋友圈和微信小店。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