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綠色化、數字化、創意化是印刷業今后發展的三大亮點。全球數字印刷已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我國數字印刷已開始起步,發展也較快,但整體規模較小。

我國印刷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中國的印刷業應從綠色化、數字化、創意化等方面進行突破,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使我國從印刷大國向印刷強國的轉變取得重大進展,最終實現建設印刷強國的目標。綠色化、數字化、創意化是印刷業今后發展的三大亮點。綠色化業界討論熱烈,聲勢浩大,進展迅速,且按照預定的目標前進。數字印刷相對綠色印刷來講,起步較早,但目前的進展相對滯后,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加快實施的步伐。
現狀:差距與潛力同在
2011年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國內的文化消費需求將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目前,我國快速增長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現在多樣化和個性化上,而數字印刷正是適應了這種需求。
據國外有關機構研發報告表明,全球數字印刷已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即1995年增幅為1%,2000年為4%,2006年為16%,2010年為19%。我國印刷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國數字印刷產值占印刷總產值的比重要超過20%。即使達到這個指標,也落后于全球數字印刷的增長速度。這就表明,我國數字印刷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目前,我國數字印刷已開始起步,發展也較快,但整體規模較小。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按需印刷設備保有量約為36000臺,其中單色設備保有量約為7000臺,彩色設備保有量約為29000臺。而日本按需出版印刷設備保有量為78940臺,單色9980臺,彩色68960臺;西歐按需印刷設備保有量約為264800臺,單色55400臺,彩色209400臺;美國按需印刷設備保有量約為324600臺,單色110800臺,彩色313800臺。與這3個國家和地區相比,2010年中國單色設備保有量僅為日本的70%、西歐的13%、美國的6%;而彩色設備裝機量為日本的42%、西歐的13%、美國的14%。數據表明,我國的按需印刷行業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國,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擴大內需、穩中求進的態勢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文化需求呈現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按需印刷行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預示著數字印刷今后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前景廣闊,不可小覷。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與印刷市場的快速增長將給數字印刷帶來巨大的商機。在未來5年,中國的數字印刷將占整個印刷產業市場份額的20%以上,屆時彩色數字印刷設備裝機量將會達到20000臺左右,數字印刷的規模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傊?,中國的數字印刷將沿著快車道迅速向前。
趨勢:優勢與機遇并存
數字印刷之所以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因為它具有比傳統印刷特有的優勢。傳統印刷定位在大眾化生產和服務市場上,特點是印量越大,成本越低;而數字印刷則定位在短版甚至極短版的按需生產和服務上,特點是印量越小,成本越低;當前和今后一個漫長的階段,印刷市場的需求趨勢是印刷產品品種多(多樣化)、印量小(短版化)。對于此類產品需求,數字印刷可以順利地實現1本起印或1張起印,印刷成本也大大低于傳統印刷。數字印刷的短版成本低就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這是價格決定市場理論的體現。
數字印刷采用的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從信息傳遞到直接制版,再到數字印刷乃至快速裝訂,大大減少了產品制作的時間,將傳統印刷對印制周期越來越短的煩惱輕而易舉地予以解決,它可以短到幾個小時,甚至立等即取。這對當前快節奏的市場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因為現代企業競爭的決勝點不再是小魚吃大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期望也相應提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又為實現人們對文化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期望創造了條件。目前,出版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網絡圖書、網絡游戲、網絡雜志、手機出版物、手機閱讀器等領域的業務模式逐漸清晰;以電子為載體的數字出版也提上日程,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產業鏈。數字出版產值迅速增長:2008年數字出版總產值為530億元,而2009年為750億元,同比增長了42%,超過了傳統出版的增長速度。近幾年數字出版繼續快速發展。新聞出版總署在《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國數字出版產值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把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產業作為重點,促進出版產業的轉型。數字出版的這塊大蛋糕中也有以紙質為載體的數字出版,這就為數字印刷提供了拓展市場的基礎。可以說,今后更大份額的圖書印刷將轉向數字印刷平臺,數字印刷總印量將呈現穩定持續的增長勢頭。
可變數據印刷也是數字印刷的一種形式,前景廣闊。近年來,物聯網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物聯網產業及其核心技術之一RFID(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增長潛力巨大。據國際知名RFID市場調查咨詢公司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RFID市場總額將達到56.3億美元,比2009年的50.3億美元再有提升。其中用于卡片、票據、護照、藥物等領域的RFID占64%。另據有關資料顯示:自國家藥品監管局和國家質檢總局于2007年宣布實施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碼以來,全國4000家制藥廠中的3000家(含307種基本藥物)需實施電子監管碼,每年需300億平方米的標簽需要噴碼。此外,有些酒類、食品、化肥、種子和飲用水等產品也開始使用電子監管碼。截至2010年10月底,實施電子監管碼的備案企業已達1121家,賦碼上市94.25億件。未來的RFID門票將成為一種主流應用,覆蓋展會、演出、旅游區門票、交通運輸車票等多種領域和行業。凡此種種,無疑給標簽印刷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未來3年的增長率可達15%。數字印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協作。在政策方面,發展數字印刷已列為《振興文化產業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印刷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重點拓展的領域??傊?,數字印刷作為高新技術,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一定的扶持。新聞出版總署于2011年1月11日印發了《數字印刷管理辦法》,并從2011年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是經歷4年多調研后制定出來的,是在全球數字化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印刷產品和服務需求便利性、差異性、多樣性的要求下誕生的規范性文件。它將有助于我國印刷業的轉型升級;規范數字印刷企業的經營活動,一批數字印刷企業將獲“身份證”,名正言順地開展各種數字印刷業務。數字印刷市場將更加有序健康地發展。發展數字印刷需要設備、器材供應商的配合與支持。許多設備、器材生產企業早已運籌帷幄,研制開發出相應的設備和器材,并不斷完善和改進,提升性能和水平,供應市場。他們還以完善有序的營銷體系和客戶信息網絡,滿足印企的實際應用需求,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為印企拓展數字印刷提供強有力的硬件支持。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