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2013年12月12日,小米董事長雷軍,與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立下10億賭局,五年后誰的營業額低于對方,將輸給對方十億元。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
不過兩人隨口一說倒罷了,可這事引發的不僅是兩個行業里的輿論對壘,也使得這場傳統行業與移動互聯網跨界企業家之間交鋒,有了一些新的時代特色和意味。
董明珠在現場炮轟小米的“重營銷輕售后”的經營模式,認為小米是靠價格競爭,而格力不靠價格,靠技術。小米太重視營銷,售后服務不佳,而格力售后服務能力強大。她認為小米這幾年發展是不錯,但是是否能持久增長尚無定論。同時,董明珠還不忘在現場拉攏馬云,認為如果格力聯手馬云,“世界就是格力的”。
雷軍則對此發起反擊,他強調小米跟用戶群最貼近,極其強調用戶體驗和口碑。同時,小米是輕模式,所以成長速度快。此外,小米有2500人的服務團隊,1300人的7乘24小時的呼叫服務,表示小米重視服務的決心。雷軍率先拋出賭局,如果未來五年小米模式戰勝格力模式,“董明珠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面對這樣的挑釁,董明珠大方接受,并將賭局提升為10億,超過了去年在現場馬云和王健林的1億元賭局。寫到這兒,忍不住吐槽,央視經濟人物評選這是只剩下大佬賭局這一招了嗎?
格力和小米之爭從側面反映了目前中國企業兩種生產模式的抗爭,在互聯網時代,究竟哪種生產模式的后勁兒更足,未來五年小米和格力將給出答案。
10億豪賭意味著什么
有人說,成立3年的小米公司,跟成立23年的格力電器,不在一個量級。小米公司2012年銷售額120億元,格力電器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也有網友評論,這場紛爭就像“吃苦耐勞的70后看不慣高調自我的90后”,很難說誰錯了。董明珠在傳統行業打拼成功,但并不一定理解新經濟的優勢。馬云非常懂互聯網和新經濟,但他現在不斷拉攏“統戰”傳統陣營,比如跟銀泰沈國軍合作、入股海爾日日順快遞。
從規模上來看,傳統行業有深厚的底子,體量更大,即便電商近年來發展神速,但占比還不足十分之一;從速度來說,新經濟的發展更快,阿里巴巴成立10年,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公司, 騰訊白手起家,成立14年如今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筆者認為,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不要再談誰顛覆誰,而是相互融合,傳統產業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思維模式進行變革,如何讓企業的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效率更快,如何更好地與用戶親密互動,這才是重中之重。
電商營銷VS實體店營銷
在電商圈里,一直都流傳著一個傳統企業做電商的階段怪圈,即“看不起、看不懂、學不會”。但馬云也說,沒有傳統企業,只有傳統思維,離開實體經濟的支撐,數字經濟也終究是一堆泡沫。
十幾年發展中,傳統模式跟新經濟既有競爭,趨勢則是越來越融合。蘇寧和萬達開始觸網,蘇寧易購已經成為排名前五的電商網站,萬達電商醞釀一年多閃亮登場;阿里巴巴和騰訊則開始強攻線下,支付寶和微信在線下支付和社區生活拉鋸。
傳媒業、零售業、制造業、印刷業……有人統計,包括壟斷行業在內的17個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時代受到影響,互聯網最有價值的地方是自己不產生新東西,而是對已有行業的潛力再次挖掘。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煥發新活力。
“轉型升級”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新經濟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未來哪一方將勝出?不光是名人在爭論,未來這兩種業態的爭論和競爭還會持續下去。
拿印刷包裝行業來說,雖然傳統營銷一直居高不下,但隨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印刷業發展瓶頸也愈加明顯,在人工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已經有很多企業步入了電商行業。不論是上游的印刷包裝機械企業,還是下游的印刷廠,網絡已經成為他們最常用的一項宣傳推廣工具。
對于小米來說,小米作為一個設備生產商,小米通過縮短渠道鏈條,利用電子商務體系,做到了極大的減少庫存。小米沒有庫存,不是把庫存甩給了別人,而是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消滅”了庫存,這和寧波我要印公司旗下我的耗材網(www.wdhc.cn )如出一轍,我的耗材網就是要建立電商零庫存。
事實上,真正通過“別人”來分攤庫存和資金周轉壓力的,正是傳統渠道的商業模式。傳統的印刷包裝行業,重渠道、重營銷、重資金,對于了解傳統渠道分銷體系的朋友來說,你們一定清楚對于像格力這樣的企業來說,“渠道壓貨”這四個字在他們的經營體系和資金周轉中意味著什么。而互聯網卻正是在顛覆這些傳統渠道所仰仗的根基。
互聯網被世人所不理解,就好象15年前他們不理解互聯網新聞資訊如何能取代報紙,10年前他們不理解電子商務如何能在商場、超市和街邊小賣部的圍堵下殺出重圍,5年前他們不理解純粹“虛擬”的在線社交如何能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