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出臺《中國制造2025》綱領文件,全面部署制造強國戰略。文件明確,將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想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使制造業成為我們更加澎湃的生產力,核心在于技術水平,那么最佳候選便是3D打印。
3D打印助長市場前景
根據2014版的Wohlers顯示,2012年全球3D打印產業整體的銷售規模達到22.04億美元,2010~2012 年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27%,預計2017年3D打印將進一步上升至50 億美元,并且此后整個市場將維持近20%增長率,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美元。
國內3D打印市場目前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增長速度迅猛。2012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約10億元,2013年翻了一番達到20億元,2014年達到40億元左右,近3年每年翻一倍,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發展的大環境下,預計我國2015年有望達到80億~100億元,到2016年將達到百億元人民幣。
多因素推動中國3D打印機快速增長
從政策面來看,“中國制造2025”風口下,3D打印迎來爆發機遇。《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關鍵在技術,技術關鍵又在3D打印。
從市場面來看,3D打印高速發展,未來市場可期。2013年3D打印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0億美元,同增40%以上。行業總共實現銷售收入30億美元以上,同增近40%,3年復合增長32%。預計未來3D打印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全球3D打印總收入突破100億美元,2020年全球產值有望實現2000億人民幣。在政策利好頻頻催化下,上漲動力充足。
從基本面來看,上市公司紛紛尋找3D打印切入點。從第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可以看出,3年前僅有兩三家初涉3D打印的上市公司在會場邊緣設置簡單展臺,而如今,上市公司已然成為場上主角,不僅有越來越多的3D打印公司登陸資本市場,一些原本是3D打印“門外漢”的上市公司也逐漸變成行業“領軍者”。
3D打印是新興的制造業,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覆蓋了工業、醫療、文化創意領域。3D打印板塊市值小,前期漲幅居中,政策利好催化下具有上漲動力。
打印材料市場空間大的企業
根據Wohlers Associates統計顯示,2012年工業級3D打印設備中,3D打印材料銷售額前三位分別為光固化31%,FDM材料擠出22%,粉末床熔化21%。而從服務商最想購買的設備來看,以金屬粉末作為主要耗材的粉末床熔化設備的需求量超過了整體的一半以上。金屬材料將成為工業發展的趨勢,具有投資價值。
配備3D打印高端設備的企業
隨著3D打印行業的興起,設備廠商作為早周期部分將顯著受益。中游設備大致分為高端和低端兩類,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產品集中在門檻較低的基于塑料熱熔融技術的低端設備,缺乏投資價值。在較高端的基于激光熔覆技術的高端設備方面,某些具有核心技術和應用市場拓展能力的企業具備一定投資價值。
布局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在3D打印產業鏈的各環節具有壟斷優勢,更易掌握核心技術,更易享受到國家對3D打印的各項支持,其可利用自身優勢充分享受3D打印帶來的機遇。此外,雖然我國3D打印產業鏈已經完整,但由于處于3D打印初步發展階段,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并不成熟,若企業布局3D打印的整個產業鏈,則會減少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布局3D打印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是一投資方向。
責任編輯:魏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