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12月25日,中國郵政總局宣布,2015年中國快遞業務突破200億件大關。短短兩年之內,中國快件連破100億、200億大關,中國電商業的突飛猛進舉世罕見。作為給電商商品提供保護和識別功能的快遞包裝,自然也功不可沒。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農業集約化經營的推進和物聯網的普及,快遞包裝甚至有可能呈幾何級的增長。因此,對中國的包裝行業來說,行業將在數年內迎來一波千載難逢的機遇,包裝企業應當牢牢把握。
快遞包裝前景一片光明
近兩年來,服裝、鞋帽、家具和電子等傳統包裝市場黯淡無光,但快遞包裝卻撐起半邊天。就拿今年的200億件快遞來說,其產生的包裝需求為:200億張運單、28.7億條紡織袋、80億個膠袋、30億個紙質封套、95.8億只紙箱、163.7億米膠帶、28.7億個內部緩沖包裝件。
前段時間,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直言不諱地指出:“未來的風口可能快時尚品牌和食品行業”。而在農業集約化經營和物聯網時代,這兩大風口將產生天量的包裝需求。試想想,中國4.2億的家庭,如果每家每天通過物聯網送達快件達到3個(快時尚一個,食品二個),則每天產生的內包裝需求高達12.6億。通常一個中型的包裝廠一天的產量約為10萬套包裝,快時尚和食品領域就可養活12600家中型包裝廠。
未來快遞包裝的方向
防止過度包裝的解決方案。經常網上購物的一位王女士反映,她有一次收到一個盒子,黃色膠帶將盒子四周封得嚴嚴實實。打開后,先是幾張揉成團的廢報紙,護手霜被包裹在氣泡墊當中,氣泡墊也被膠帶纏了兩圈。護手霜下面,還墊著幾個紙板,用來和盒子隔離開。從包裝層數上看,里里外外大概有三四層。這種情況就屬于嚴重的過度包裝,不僅增加了商家的成本,還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增加了環境的負擔。因此,中國的包裝企業應盡早提出一個防止快遞包裝的解決方案。
具有防拆功能的快遞包裝。通常我們看到的快遞紙箱都用膠帶里三層外三層地封住包裹,造成開箱便,且浪費極大,還對環境造成污染。但商家稱這樣做還有一個用意:“增加拆卸的難度,防止被人隨便拆封。”由此看來,應盡快研發出一些成本低廉,且具有不錯防拆功能的包裝,對包裝企業來說即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巨大的商機。
向綠色包裝轉變。近年來,因為無法降解,泡沫塑料,密封膠袋,透明膠帶等包裝材料給中國的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已經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可見預見,政府很可能會出臺一些環保法規,對快遞包裝進行整治。包裝行業應盡快開發出一些綠色環保新材料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快遞包裝市場的需求。
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目前快遞包裝市場出現了一種名叫“一撕得”的紙箱,不僅具有良好的防拆功能,而且其發明人還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精準廣告營銷平臺、包裝行業 B2B 交易平臺和做物流行業的數據入口。類似“一撕得”的這種模式令包裝行業的贏利空間充滿無限可能,非常值得包裝行業借鑒。
前些年,受制于整體素質偏低的影響,很多行業人士產生了包裝行業技術含量不高,沒有什么創新可言的宿命論思想,中國的包裝企業在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無所建樹。到如今,隨著一批批行業外精英人士紛紛試水包裝領域,相信中國包裝行業死水潭的現狀即將被打破。
未來幾十年,包裝行業作為一個永不落幕的朝陽行業,中國包裝企業將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魏盼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