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前不久的新聞報道,3D打印手槍的制作就已成型,然而,在人們大膽預測的同時,3D打印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這種新模式已經直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經濟。

剛出爐的全麥藍莓松餅香味從廚房的食品打印機中飄出。當你把打印機調到高級醫療模式時,松餅是低糖的,而其他一系列數字化早餐讓你的營養更加均衡。”
這不是一部短篇的科幻小說,而是幾十年后我們生活的一種可能。在胡迪·利普森和梅爾芭·庫曼創作的《3D打印》一書中,他們大膽想象了在3D打印技術成熟的時候,普通人一天的生活狀態。兩位作者采訪了科技工作者,還考察了3D打印實驗室。他們想探討這種新的生產模式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法律和經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3D打印的前景。不久前,制造業巨頭郭臺銘曾說:“如果3D打印真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目前,對這項技術的質疑主要來自其使用的局限性,包括領域的局限和材料以及技術的局限。
不過兩位作者沒有受影響,他們日前來到北京帶來了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小物件。打開他們的“寶箱”,里面有自行車鏈子、醫用的鼻梁骨、復制的古化石和漂亮的戒指。
■ 對話
3D打印適合獨一無二的產品
記者:能不能先談一談目前3D打印發展的程度?
胡迪:過去的時間里3D打印成長迅速,在工業制造領域每年有20%的增長。但是對于整個制造業來說,這仍然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比重。有一些原因讓我們認為這項技術在未來會變得重要,比如3D技術可以幫人們制造非常復雜的東西。
梅爾芭:如果你要生產的產品產量很少,有的甚至只需要一個、是獨一無二的,那就非常適合3D打印的技術。比如牙齒矯正器、助聽器、人工鼻骨,這些都是非常個性化的產品,每個人的都不一樣。但是有些東西不一定非要獨一無二,比如我不會在意我的手機和你的是一樣的。如果是這樣的產品,其實更適合傳統的制造業。
記者:對于最近郭臺銘對3D打印的批評你們怎么看?
梅爾芭:就像我剛才說的,3D適合的還是定制化小批量的產品。我們現在已經用3D打印很復雜的雕花和特別的角度彎曲效果。但是像富士康這種數以萬計量化的產品,形狀簡單,其實不適合3D打印,這樣他們的成本也會大幅提升。目前真正適合3D打印的還是醫療器械、珠寶、家居用品等等。
胡迪: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在生活里都有可能使用到3D打印,但是他們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用了3D打印,比如一輛車的某個部分就是3D打印的成果,但是你不知道,你也不關心,當然現在更多的3D打印運用在DIY當中。
未來更可能的情況是,只有少數經常需要進行DIY制造的人會獨立擁有3D打印機,但可能你車子壞了,維修人員當場用了3D打印機制作出一個新的零件,但你并不需要擁有一臺這樣的打印機。
記者:需要多久3D技術會得到普及?未來又會是什么樣子?
胡迪:這個很難說,1970年的時候你也不知道計算機會變成什么樣,Facebook是什么東西。3D是平臺式的變革,這兩年是打印機的普及,接下來可能是軟件革命等等。
我對機器人很感興趣,我一直希望可以用機器人做所有人該做的事情,10年之前我覺得這需要10年來實現,現在再看,恐怕還得10年。
梅爾芭:我們一年半之前寫這本書的時候,出版商希望我們的書是關于如何使用這項技術,但是在這本書的準備過程中,一切都在變,新公司的成立、新材料的引進,連NASA都說要用3D打印技術在月球上打印一個太空基地,而在成書之后,我們預測的用3D技術打印手槍也變成了現實,真的很難預測未來這項技術會變成什么樣。
這本書里有一張圖是3D打印技術生產的一件比基尼,400美元,我是不會付這筆錢買一件比基尼,我覺得穿起來應該不那么舒服,但是肯定有人愿意這么做。我想說的就是,人類很有創造力,你沒法想象這項技術會發展成什么樣。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