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端午節將至,粽子漸入視野,隨之而來的“天價”粽子也走進大家的生活。筆者對此做了個走訪調查。調查發現,所謂的“天價”粽子和平常我吃的粽子的味道沒什么兩樣,相差的只是包裝。普普通通的粽子加上一個美輪美奐的包裝,就可以從幾元錢草雞變鳳凰,價格從幾元錢一下子上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成為粽子中的“天價王者”。筆者認為,過度包裝盒奢侈包裝的產生根源還是人性作怪。
調查發現,端午節的“天價”粽子無一不是包裝精美,在走訪的幾家超市,筆者見到了:竹籃包裝的粽子,鐵盒包裝的粽子,木盒以及高檔紙盒包裝的粽子。其中以鐵盒和木盒包裝的粽子價格最高,價格最高是將近500元人民幣,最低是300元人民幣;其次是竹籃包裝盒紙包裝的價格,最高是300元,最低是150多元。一旦節日過后,這些“節日產品”就會出現產品過剩現象,那時候,粽子是想賣都賣不出去,減價也無法賣出去。最終,保質期一到,產品就面臨著回爐,或者在保質期到來之前,低價促銷賣掉。
同時筆者還走訪了幾家粽子加工廠,發現每個粽子的成本價一般都是幾毛錢,最高的是2元左右,其中包括(高等蜜棗、糯米、還有粽子葉)。而一個粽子平時的市價為1.5元到2.5元不等。端午節的粽子普遍價是2元左右。
但是如果給粽子加上一個美輪美奐的包裝,那么這幾元錢的粽子就如草雞變鳳凰,價格從幾元錢一下子上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成為粽子中的“天價王者”。筆者認為,過度包裝盒奢侈包裝的產生根源還是人性作怪。
古語有云:無風不起浪,也曾有學者這樣講: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以,筆者覺得,我們抵制過度包裝盒奢侈包裝的最先要做的不是打擊那些包裝商和生產商,而是先從我們自身出發。所謂欲做事,先做人;欲教人,先教己。
現在,大多數人潛意識(或者是已成為習慣)認為“貴的東西總是最好的,好的東西一定是最貴的。”他們覺得,好馬配好鞍,好鞍必須配好馬。其實不然,筆者認為,這只是社會現實,現如今,人們開始追求外在的“美”,外在的面子,從而忽視了內在的美。就像粽子包裝,本來簡簡單單,想吃就吃。但是,現在吃一個粽子不僅要吃的到,還要吃得有“面子”。正因為有如此行為,才造就了奢侈包裝盒過度包裝的發展。每天喊打喊殺的要抵制過度包裝,抵制奢侈包裝,其實這些都是多余的,要抵制,從自我做起。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一場商業戰爭,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還有西方的情人節、平安夜。各企業為搶占市場,華麗包裝無疑是一大亮點,再加上消費者“外在美”的心里作用,在這些節日,很多消費者“亂花漸欲迷人眼”,見“物美”“價高”就買,就以為是高檔品,殊不知,正因為如此,那些奢侈包裝和過度包裝才得以存在。這就是人性在作怪。利益與外在美就成了奢侈包裝盒過度包裝的成長。
筆者在在走訪的幾個大型超市中針對那些購買高檔包裝產品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在采訪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買高檔包裝產品的人購買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看見別人買自己就買,覺得自己不買就沒有面子,另一種就是超市的高檔包裝產品衛生,健康。當筆者問到:對過度包裝盒奢侈包裝有何看法時,這些消費者表現的非常憤怒,有的甚至大罵那些包裝商和生產商,筆者聞言,無以應對。一邊喊打喊殺,一邊卻又愛慕不已。
很多消費者有時候都是盲目的,都是有一種攀比心態,估計筆者提倡:過度包裝盒奢侈包裝不是生產商在作怪,而是我們自己的人性在作怪,追求根源,這才是導致過度包裝和奢侈包裝出現的源頭。
人性,演繹人生,也演繹了過度包裝和奢侈包裝,想要控制奢侈包裝盒過度包裝的發展,人性的改變是不可少的,欲教人,先教自。
印聯傳媒轉自網絡
相關閱讀:第187期印聯培訓分享專題
快印 廣告 印刷中小型企業戰略發展暨精細化管理巡回研討會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活動
印刷企業嚴格管控生產 應對安全生產月
德魯巴2012推動惠普訂單量再創新高
印刷“云”正引發行業新轉型
功能印刷開啟印刷創新新篇章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