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據4月1日統計,全國共有12家媒體、總計約千萬份報紙印有二維碼。淘寶方面表示,這是“報業新的盈利模式”,因為報紙除提供新聞外,還能成為散布城市各社區、各家庭的移動商品柜臺。
4月1日,上海本埠《新聞晨報》、《東方早報》的頭版廣告讓不少讀者驚訝:紅黑主題“開什么玩笑”的文字下,有一個二維碼,并標注“德國名牌1元買?手機淘寶掃一掃,碼上淘”。
據了解,4月1日,全國共有12家媒體、總計約千萬份報紙印有這個二維碼。淘寶方面表示,這是“報業新的盈利模式”,因為報紙除提供新聞外,還能成為散布城市各社區、各家庭的移動商品柜臺。外界有評論說,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可借助二維碼轉型,在賣新聞的同時,也賣利潤更高的商品。你會邊看新聞邊購物嗎?
掃碼購物一氣呵成
記者用手機掃了報紙上的 “淘寶碼”,發現該碼直接指向手機淘寶客戶端,其中列出了僅供掃碼讀者的優惠商品。昨天在售的共有7款德國品牌廚具,包括一款秒殺價1元、原價748元的奶鍋。從產品信息看,所有商品均來自該品牌的天貓旗艦店,價格要比不掃碼及常規電腦版上的便宜數百元。報紙掃碼購買的方式與普通網購一致。記者還發現,優惠商品的供應量比較充足,但秒殺商品只在整點供應,很難“秒”到。
據淘寶公關負責人李寬寬介紹,選擇在12家媒體上印碼的推廣方式,目的是將阿里巴巴的產品“云”、技術“云”、數據“云”等在更多的“端”上落地:“之前的"端"包括PC電腦、手機等,未來包括電視、報紙,以及任何可以達到用戶的介質,實現人與人、人與商品、人與商戶、商品和商戶之間更緊密的結合。”
新聞或將變得立體
昨天見報的“淘寶碼”雖形式與廣告類似,淘寶和相關媒體卻都用“合作”來形容這一新事物。原來,“淘寶碼”背后是不同的盈利方式。
在傳統廣告中,投放廣告者向媒體支付廣告費,換取相應版面的廣告。但在“淘寶碼”中,廣告費將根據產品的銷售情況,由淘寶、報紙、商品供應商三者分成而來。基于這點,“淘寶碼”被視作傳統媒體轉變盈利模式的一種新可能。
《成都商報》昨天也刊登了“淘寶碼”,相關業務負責人李天嘯告訴記者,在印刷“淘寶碼”之前,該報已與當地的紅旗連鎖超市合作推出“買夠網”電商平臺,銷售各種農副產品,盈利效果明顯。而此次與淘寶合作,旨在讓新聞變得更加立體、讀者更加廣泛:“淘寶有商品資源和客流資源,未來我們想嘗試在報紙上印刷新聞中提到產品的二維碼,進一步吸引讀者。”他舉例說,明星的穿著打扮很受關注,如果在娛樂新聞旁附帶明星服飾的淘寶購物鏈接,是不是就讓報紙新聞變得更有價值?
有助于紙媒的轉型
但也有人不看好“淘寶碼”。白領姚燁就質疑:“如果一張報紙上印了很多商品鏈接,那和超市賣場的促銷海報有什么區別?”她還提出,如果掃“淘寶碼”能得到額外優惠,那部分消費者可能在報攤只掃碼卻不買報,對報紙擴大影響、鞏固讀者沒有幫助。
對此,不少參與合作的報紙和專家學者都認為,現在判斷“淘寶碼”的利弊還太早,而報紙借助“淘寶碼”觸電的最重要目的,也是利用購物數據實現更加精準的定位。李天嘯認為,以“淘寶碼”為代表的二維碼是報紙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的最直接途徑。另一家參與此次合作的媒體相關負責人也透露,印制“淘寶碼”為報紙增加了服務讀者的一種方式,且在銷售產品過程中,報紙能夠收獲大量消費數據,從而對讀者群的年齡層次、興趣愛好等加以分析,實現報紙的精準定位,對報紙下一步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則認為,受新媒體沖擊,都市類媒體一直在尋找轉型方向,這次印刷“淘寶碼”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本質上是服務行業,在如何吸引用戶、增加用戶黏性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這為媒體轉型提供了更多可借鑒之處。”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