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關于小米手機在臺灣搶購被發現虛報數量一事,在互聯網界炒的沸沸揚揚。而小米官方的回應也可謂是一筆帶過,業內有人罵小米不守誠信,亦有人稱小米故意借機炒作。下面,小編就小米臺灣搶購虛報事件進行還原。

一、小米的搶購事件
小米搶購事件的起因是小米在臺灣搞搶購活動,被舉報數量與名義不符。臺灣“公平會”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是臺灣小米公司去年12月9日、16日與23日共舉辦3場網絡購買紅米手機活動,分別開放1萬臺、1萬臺、8000臺紅米手機購買,并宣稱分別在9分50秒、1分08秒、25秒即被搶購完畢,而實際上,三次活動的搶購資格數分別為9339個、9492個及7389個,每次都有600部左右手機并未賣出,因此罰款6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2.3萬元。而小米官方解釋是網上公告總計2.8萬臺紅米手機,實際搶購資格數再加上1750個F碼,總計29970臺,只比公告數少了30臺,雙方的差異是對F碼的理解不同。
二、搶購事件的實質
無論對F碼如何理解,其實對小米公司無關緊要。12.3萬人民幣的罰款,對小米公司來說也就九牛一毛。這條新聞透漏出來的核心問題是,2.8萬臺紅米手機,在臺灣也是短時間一搶而空。小米在大陸使用的低價搶購,高價線下的營銷模式,在臺灣同樣好用。小米過去幾年成功的核心就在于他創造的營銷模式,國內到2013年末,才有廠商看明白跟風。而寶島人民以前是沒見過這么賣手機的。也就是說,小米在臺灣的未來前景非常光明,等到HTC看明白小米的套路,小米可能已經蠶食掉一大塊臺灣市場了。
這次搶購事件,各個媒體紛紛報道,其實是給小米做了一個大大的廣告。12.3萬買到了12.3億的廣告效應。這個錢花的太值得了。按照陰謀論的說法,去舉報小米是不是小米自己的人都難說。因為小米在這輪事件中實際是在宣傳上得益了。
三、小米的國際化
在經歷了幾年高速增長后,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小米品牌還有優勢,但是無論產品還是營銷,都被對手有樣學樣。甚至在產品上還勝過小米一籌。小米還要高速增長,走出國門進軍海外是正確的。小米這套營銷方式國內競爭者和消費者已經看懂了,但是廣大的亞非拉人民還不懂。小米3在印度兩輪搶購一搶而空,紅米在臺灣三輪搶購成功。而印度沒有Nbuia,臺灣沒有一加。小米在巴西好像有點問題,其他地區還是很順利的。
從智能手機發展的大勢看,過去幾年國內智能手機內戰,已經在互相競爭中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只要有渠道走出去,世界智能手機市場就是中國的,世界市場大有可為。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