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就在春節備受網友吐槽的“敬業福”讓支付寶陷入尷尬境地,微信支付即將開始提現收費也引發外界熱議之際,移動支付領域迎來重量玩家——蘋果Apple Pay今日正式入華。

中國正式成為亞洲首個開通Apple Pay支付業務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五個支持Apple Pay業務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支持Apple Pay。
Apple Pay是蘋果2014年推出的全終端移動支付方案。ApplePay上線后,將支持19家銀行借記卡和信用卡,除“五大行”中農工建交外,還包括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
Apple Pay在中國的合作方是銀聯。銀聯強項是線下收單,這些年互聯網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起來后,支付公司從線上走到線下,主要是利用二維碼掃碼支付,占有銀聯傳統的市場。
分析認為,Apple Pay是銀聯與微信、支付寶爭奪移動支付市場的利器。隨著銀聯與蘋果合作,銀聯可實現兩個目標:1,穩住市場;2,改變銀聯形象。蘋果則獲得巨大的支付市場。
Apple Pay對硬件設備有較高要求
資料顯示,與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同,Apple Pay的原理是銀行卡信息轉化成一個字符串(Token)存在手機中,當需要支付時,用戶將手機靠近商戶端POS。
用戶再通過Touch ID指紋識別解密后,手機將通過該Token再生成一個隨機Token和一組動態安全碼發給銀行,銀行通過Token服務將其還原成銀行卡從而回傳授權完成支付。
Token技術的使用使得蘋果和商戶無法獲取和存儲銀行卡信息,相比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掃碼支付而言,Apple Pay的這一功能安全性更強。
Apple Pay的整個支付過程,仍是基于發卡銀行、卡組織、收單機構等組成的傳統支付體系,與實體銀行卡相比是便捷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因此,Apple Pay也不會傷害銀聯的利益。

當然,上線初期,Apple pay支持的手機型號較為有限,這就形成較高的“門檻”。
iPhone端目前只支持iPhone6及以上共4款設備,而Apple Watch需要與iPhone5及以上設備配對使用,iPad方面則僅支持iPad Mini 3、iPad Mini 4、iPad Air 2和iPad Pro四款設備。
此外,Apple Pay是NFC支付方式,需有NFC接收功能的POS終端,而全國NFC手機終端整體占比只有25%,如“閃付”終端僅有300萬臺,這使得很多地方不支持這樣的功能。
NFC與二維碼競合生態或將形成
長期以來,銀行和銀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處于份額不斷被蠶食的境地。支付寶、微信等通過二維碼等方式繞開了銀聯,銀聯盡管采取了一些新型支付技術,但依然處于被動狀態。
如,“雙11”時支付寶POS直接進駐線下實體零售店,通過的是支付寶自己的清算網絡,這嚴重的傷害了銀聯的利益。
銀聯總經理時文朝曾公開表示,轉接清算主導權豈可旁落。銀聯就應當成為所有交易的后臺。所有商務應用都可以開放接入銀聯平臺,由銀聯來實現業務鏈條閉環的最終構造。
銀聯試圖用NFC這種移動支付技術,壓制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支付技術,試圖重新洗牌。Apple Pay則借銀聯資源,鋪設了銀聯POS機的商家是Apple Pay線下發力基礎設施建設。
有機構報告認為,在美國,Apple Pay與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等卡組織均有合作,獲得近450家銀行機構支持,支持150萬家商戶,包括零售巨頭梅西百貨、麥當勞等。
Apple Pay上線一年交易額占美國零售交易額的1%,收費模式是基于現有的信用卡和借記卡收費結構,從發卡行收取費用,約為交易金額的0.15%或0.5美分。
目前并不清楚Apple Pay在國內的收費情況。不過,蘋果在中國有大量的存量用戶,加上系統相對封閉,相比谷歌安卓系統更容易統一,其在華移動支付領域也更容易有所作為。
分析師認為,過去2年,微信和支付寶通過紅包大戰和線下消費補貼等方式完成用戶習慣培養,Apple Pay推出意義在于能加速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

長江證券認為,Apple Pay入華將引領手機終端廠商競相發展移動支付業務,2016 年在運營商、銀行、手機終端、互聯網公司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移動支付將進入爆發發展期。
招商證券認為,預計三星、小米、華為等移動終端巨頭也可能會陸續跟進,豐富并共建NFC 產業生態,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從而構成對包括NFC 在內的移動支付板塊的持續催化。
在移動支付場景為王,支付寶、微信支付持續補貼的情況下,分析認為,以Apple Pay 為代表的NFC 支付可能也得入鄉隨俗,需要在初期通過補貼等手段擴大用戶基礎。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移動支付的兩大主流模式,NFC 與二維碼之爭愈演愈烈,但不排除支付寶、財付通等二維碼主導方未來與NFC 產業鏈廠商充分合作,構建競合生態的可能。
當然,Apple Pay入華也有風險,即蘋果、運營商、銀行在移動支付領域推廣進程低于預期。另一方面,在“外敵”入侵情況下,不排除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團結起來先抵御“外敵”入侵。
責任編輯:魏盼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