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蘋果上海代工廠昌碩科技生產線的拆除,三星代工廠的放假通知,都意味著一個可怕的事實:制造業生產淡季再次超前,提前回家過年已成定局。
制造業生產淡季再次超前,提前回家過年已成定局
還記得7月份的一篇報道吧,蘋果上海代工廠昌碩科技招聘40000名員工,一時間風光無倆。
然而四個月過去了,情況卻出現大逆轉。由于蘋果6S銷量不佳,新招的員工因為無班可加紛紛離職,少數被調到昆山世碩的蘋果6工廠,而上海昌碩的 iPhone 6s生產線被拆除。而早在半月前,昌碩悄悄停止了招聘。
而實際上,像昌碩那樣因為生產淡季比往年大大超前準備提前放假或已經放假的企業不在少數。
全球經濟危機肆虐,制造業訂單減少放假大增
2015年是習總書記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年,在“三期不利因素疊加”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景氣度越來越低,不少企業選擇停產或放假來應對。很多企業放假的時間越拉越長,由去年的周末雙休到現在每周休三到四天已經是家常便飯。
6月24號,三星最大的代工廠蘇州普光公司貼出來一紙“放假”通知:“因為沒有訂單,目前沒有生產計劃,公司總經理在韓國確認訂單,放假11天,7月6日上班。結果等到7月6日,工廠宣告停產,數千人不得不提前回家。兩周后,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普光在東莞的萬人工廠。
10月6日,因訂單減少,東莞龍頭企業金寶電子的員工難得的享受了工廠史上最長的假期。然而,當他們長假后高高興興地回廠準備上班時,卻發現生產線已經搬遷至泰國,數千人遭遇休假式失業。
事實上,中國的礦業、鋼鐵、房地產、甚至鐵公基已經出現大批停工放假潮,而東南沿海很多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放假的時間越拉越長,由去年的周末雙休到現在每周休三到四天已經是家常便飯。
臺資為何紛紛離場?5大境況讓他們不得不走
外資大量撤離中國制造業市場,并非風穴來風。外資在中國投資,經營環境日趨惡化,除了工資、匯率等各種客觀條件改變之外,他們也對愈來愈多的罷工、怠工事件心生恐懼。搜狐網有媒體作者總結出臺商撤離中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點:
1、中國人力不貴,但人力不強,生產效率低。即使薪酬增加了,生產力依然低下,雇員通常在工作中表現被動,很少主動為公司創造利益或主動保護公司免收虧損。
2、紅利消失,生產成本過高。高稅收,高房租,高社保等等,無疑讓經營成本大大增加。
3、資金周轉不靈,在產品鏈各環節停滯時間太多,導致資金周轉不靈活。
4、內部溝通不暢,信息傳遞不準確,各崗位人員為部門負責,而不是為任務負責。
5、機構臃腫,員工配置過多,大量數據通過手工統計,信息反饋滯后,導致問題不能及早解決而影響到整個流程,損耗成本過多。
2014年私企倒閉潮開始, 2015年情況將加劇,2016年達到最惡化。這意味著傳統的絕大多數私企消失。
行業的冬天
對于中國很多行業來說,已經感覺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聯網領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攜程與去哪兒合并;基建材料領域,鋼鐵、水泥、煤炭、有色金屬、玻璃等產業處境艱難;輕工業制造領域,家具、服裝、陶瓷等狀況不樂觀。
2015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6.9%,6年多以來季度值首次跌破7%。接著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雙降”。10月在廣州、佛山兩地舉辦的秋季廣交會、陶博會的冷清更是讓人感受到了實體經濟的“寒意”。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進入媒體視野的數據,還不包括那些因為外債而悄無聲息倒閉的小廠。不要說中國私企了,即便像IBM、GE、通用汽車等曾經世界一流的OSM企業,一旦科技創新跟不上,照樣會被淘汰。任何商業模式如果脫離了誠信和道德,破產就是必然的結果。
根據2015年1月初環球時報的報道,在5個沿海工業城鎮的實地考察發現,在某些區域,約1/3的工廠可能在春節前幾周就開始關門歇業。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加重和中國經濟減速的雙重影響,制造業提前放假已成定局。
7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下滑至47.8 7月終值較初值進一步下調。8月財新制造業PMI初值為47.1,比7月終值(47.8)低0.7個百分點,創77個月新低。9月中國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47.2。第三季度PMI節節下滑幾乎粉碎了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夢想。
進入10月,被視為中國制造業驕傲的智能手機行業掀起一波倒閉潮,福昌、中顯微、創仕、京馳、超越等一長串倒閉名單,預示著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危機已經來臨。
東莞臺商協會顧問袁明仁則向記者強調:“不止東莞,全國(制造業)的情況幾乎一樣。寧波、常州、無錫、昆山、蘇州、無錫、天津,這些地區做外銷和內需的工廠,業績普遍下降四成或以上。”
可以預測,未來一個月,部分服裝、電子、電器、玩具、鞋業、皮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老板們將被迫在放長假或關閉工廠方面作出人生最艱難的決定。而打工者也要在判斷工廠老板真心放假或借機跑路方面作出兩難選擇。
提前放假,意味著企業員工的收入銳減,眼巴巴盼望的年終獎恐怕也要變成“年終講”了。計劃春節前為自己添置一輛小車風風光光開回家的年輕人,還是盡量壓制一下自己的購車欲望吧。打算貸款買房的人就不要接最后一棒了,也許春節回來,你的工廠已經永遠關門了。
不是寒冬,可能只是下了場小雪,冰雪消融后又是春天。
印聯責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