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如果把順豐嘿客比做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從呱呱落地起,就一直處在眾人嘲笑與譏諷的包圍中。就如當初順豐涉足生鮮電商一樣不受人待見。然而幾年過去,順豐優選仍活得好好的,掙不掙錢不說,以一個消費者的眼光來看,從商品和服務的體驗上,倘若不是過分挑剔,相信你會感覺還不錯吧?

和順豐當初試水便利店一樣,順豐嘿客也當然不一定會成功,盡管首期就開出了518家,聲勢不小,且還在不斷擴張中。嘿客最大的問題在于其想吸引的最大客戶群,卻是大部分最不需要O2O的消費者——短期內這種情況顯然很難改觀。
但不代表順豐嘿客未來沒有機會,按其計劃,未來將開出4000家店。誰都知道社區商業是一個暫時還無人可以很好撬動的市場,有了4000多個社區網點的嘿客,在目前“社區店 網購預售 快速配送”模式的基礎上,可以延伸的服務和價值鏈不容小視。
某種程度上說,我倒更認為順豐是在意欲創新的同時主動試錯,之前的順豐便利店如此,順豐優選、嘿客也應該同屬于試錯與突破并舉的共同范疇。
蘇寧受到的待遇也沒比順豐好到哪去。蘇寧在尋求轉型中的種種舉措:蘇寧易購、更名云商、收購視頻網站……包括最近高調開出的互聯網超市,同樣飽受詬病,質疑聲不斷。當然,蘇寧付出的代價甚至比順豐更大:2014年上半年,蘇寧營業總收入511.6億元,上年同期555.3億元,同比下降7.87%;凈利潤虧損7.49億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7.33億元。
對蘇寧來說,虧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尚沒有找到突破口,給外界的感覺是近兩年的轉型都沒什么章法。但不管如何,以家電賣場為核心的主業態沒有了未來,蘇寧是被迫沒有方向也得想辦法自己找方向走,這一過程中的犯錯在所難免。
這樣的“折騰”其實是值得肯定的——無論是蘇寧,還是順豐的嘿客、國美開設黃金賣場,或者是萬達在電商上的反反復復仍舊讓人一頭霧水……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卻對變革的走向捉摸不定的關口,所有行業和企業都面臨著商業模式的重新定位,為了企業的生存,跨界往往是被逼無奈之舉,盡管這其中也有主動的成份。
連鎖零售企業尤其需要明白,所謂的盈利模式、成功經驗等等過往的一切已不復存在,要適應目前這種長期低迷且沒有思路的新常態,而這個階段就是一個需要不斷試錯的階段。
我們總是缺乏足夠的耐心去寬容別人在錯與對的邊際上的探索,卻喜歡盲從于資本的喧囂,比如電商受到如此高的追捧,其中暗藏了多少浮躁?電商這么熱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本的推動——光伏、連鎖零售等行業前些年不也是這么熱鬧?資本離場的那一天,電商領域也同樣會是一地雞毛。
話又說回來,單純從時下的狀況分析,我不太看好蘇寧易購以及蘇寧新開的互聯網超市的未來,也不太看好順豐嘿客以及其他很多企業的轉型舉措,但欣賞他們這種屢錯屢試的勇氣。只有這樣才有希望從不斷的犯錯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如果企業不去試錯了,也就意味著放棄了突圍的努力。當然,前提是企業具備試錯的能力和實力。
鼓勵試錯不代表是胡來,比如湘鄂情的所謂轉型,一廂情愿要扎進新媒體和大數據,已經開始到了賤價轉讓門店的地步——這不是試錯,這是一往無前地在往槍口上撞。這就有點像佛學中的隨緣,很多人卻把它當成了隨便。一位上師說過: 一粒種子,把它栽入最好的土壤,施最好的肥,給予最精心的照料,無論最后是碩果累累還是顆粒無收,都坦然接受,這叫隨緣。如果把它丟到一個最差的土地,隨它自生自滅,這是隨便——企業中盡量要少些這樣的隨便?
對了,順豐的王衛是佛教徒,認為“佛教讓我找到了精神寄托”的他可能更懂得隨緣的含義。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