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A股經過斷崖式暴跌,雖然上周也陸續出臺降息等利好消息,但依然無法阻止下跌趨勢。7月4日國家相關部門密集會議出臺更大利好政策,希望可以穩定股市。而這些利好政策的推出,較以往救市行動而言,其行政干預手段更加直接,意圖更加明顯,幾近直白的宣告,國家要使用一切手段來穩定股市。

而這一切對于傾盡所有投身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同學們來說,由于沒有多余資金而與股市絕緣。雖然錯過了牛市,但我們相信自己的事業必將鑄就新的上市公司,自己的財富由自己做主。躲過了暴跌,我們更加慶幸自己的創業選擇,由自己主宰的財富才是可靠的。似乎只要我們不炒股,那A股的漲跌就與我無關。
雖然我的證券金融知識淺薄,雖然只是一個股市旁觀者,但綜合這些公開信息分析,目前的股市已經不僅僅是證券市場,金融市場的事情了,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各個環節。一旦股市崩盤,其后果將不僅僅是股民或證券公司的損失,其影響將會波及到社會各個行業和全體國民。其中移動互聯網創新行業將首當其沖甚至遭遇毀滅性打擊。
或許會有很多朋友說浩子危言聳聽了,應該沒那么嚴重。我不是證券分析師,無法也不敢預言接下來的A股走勢,但可以幫助大家重溫一下2000年發生在美國波及全世界的納斯達克泡沫破滅過程。上世紀90年代后期,輿論媒體和各種研究報告都大力推崇科技服務引導的“新經濟”,而唾棄以傳統制造業等為主的“舊經濟”。在互聯網新經濟的熱潮面前,很多傳統的投資理念被顛覆和嘲笑,許多投資者都認為“這次不一樣”,對于所投資的公司是否能實現盈利并不關心,一味追求公司勾畫的“美好前景的故事”和市場規模。
隨著網景公司(最早占據90%網絡瀏覽器市場份額的公司)上市造就其創始人一夜暴富的神話,一大批如雅虎,亞馬遜,思科等網絡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日即暴漲五-六倍。思科公司市值當時達到6000億美元(至今未回歸該估值)。同時一批已上市的傳統行業公司為了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在不改變傳統業務的情況下,僅僅改了一個類似互聯網公司的股票名稱,就比同行業股票多漲了120%左右。
當時美國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話題都離不開股票。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也因為美國對網絡互聯網概念的追逐,推動著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造就了搜狐,新浪,網易、8848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
但與此同時,股票厄運也在一步步臨近。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股指達到了其頂峰5132點,隨著各家互聯網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及財務造假,高管套現等情況被披露,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2000年4月3日微軟壟斷案宣判,宣告新經濟模式追求的“市場規模”概念存在違法可能,更是導致后續的納斯達克市場出現踩踏行情,由于納斯達克的投資杠桿功能,更是加速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思科的股票跌去了90%,微軟創單日最大跌幅。在后來的兩年,納斯達克股指從5100下跌到1100。市盈率從1999年的78倍大幅下滑到2012年的23倍。1999年的時候美國出現了457個IPO,大部分是科技股相關的,其中117家公司在上市當天股價翻倍。到了2001年IPO的數字銳減到76個,而沒有一家公司上市當天翻倍。
最后附錄一些納斯達克期間的一些公司瘋狂泡沫情況:
Boo.com, 在6個月中花費了1.8億美元試圖創造全球網上時尚店,最終在2000年5月倒閉;
Broadcast.com,小牛隊老板以59億美元高位賣給雅虎,然后開始退休搞籃球了;
GeoCities, 1999年1月又是高位36億賣給雅虎,2009年10月26日被關閉;
InfoSpace,2000年3月達到每股1305美元,2001年4月下跌到22美元;
Lycos,搜索引擎公司,2000年被西班牙運營商Telefonica以126億美元收購,2004年以9540萬美元出售給韓國的Daum Communication;
Pets.com, 網上賣寵物用品的公司,2000年倒閉。
回顧這段歷史,大家是否發現其中的某些細節是否與我們當下的A股和互聯網現狀有著某些驚人的相似之處呢?
A股的本輪行情不是因為網絡概念而引發,其中的上市公司也鮮有幾個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但暴漲期間“互聯網+”概念股的熱炒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你還可以找出一千條理由來說明當下A股與當年納斯達克股災的不同之處,但有什么意義呢?股市漲跌與互聯網發展未必有直接的聯系,但不要忘記,現在我們的各種移動互聯項目燒錢補貼的錢從何而來?風投資本的錢是從何而來?
當下互聯網界的各種浮夸,數據造假,燒錢搶市場行為已經成為常態和公開的秘密,移動互聯創業者們及其項目都是以獲得投資為其真實目標。當資本的熱潮都退去的時候,我們的移動互聯之路該怎么走?缺少了資本的培育,你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是否還有活下去或發展的可能?
當下互聯網界的各種浮夸,數據造假,燒錢搶市場行為已經成為常態和公開的秘密,移動互聯創業者們及其項目都是以獲得投資為其真實目標。當資本的熱潮都退去的時候,我們的移動互聯之路該怎么走?缺少了資本的培育,你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是否還有活下去或發展的可能?
作為一個股市的旁觀者,一個互聯網的實踐者,今天我無意唱空A股,也無意撲滅互聯網創業者的熱情,只想給大家提個醒,以史為鑒,審時度勢及時修正方向。谷歌在泡沫破裂后的2004年上市時并未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時至今日,卻已經超過了微軟、Facebook、IBM、甲骨文和英特爾等技術巨頭,成為僅次于蘋果的全球第二大技術公司。創業路上多荊棘,時勢變幻不定。不管環境如何,商業的本質始終不變。創新并不僅僅在其形式,而是以提高效率,推動社會發展為目標。與其等到十年后開始盈利,不如現在就啟動造血功能。與其逢迎資本,不如踏踏實實的先活下去,活的滋潤。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