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任何企業,其與員工之間的聯系都是跟利益靠邊,企業與員工之間是相互利用、相互合作的關系。企業用人是為了借助員工創造更多的價值;員工為企業服務則是為了獲得勞動報酬,實現個人價值,讓自己與家人過得更好。對于圖文快印企業而言,從家族式企業管理到標準式企業經營,必然要經歷的就是合理規劃員工的“錢”,讓員工生財有道,才能讓企業生意興旺。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業途徑窄,員工擇業領域有限,能有份工作就知足了,企業對員工的薪資付出低得可憐,有些公司甚至半年或一年才發一次工資,員工都不敢有怨言。然而,現在卻是員工“炒”老板的時代,如果企業不能讓大多數員工滿意,面臨的就是招工難、留人難的困境。有些老板說,員工的欲望是無底洞,得到的工資比別人高還是不滿足,說走就走。還有些老板說,有的員工剛來時什么都不懂,技術學會就跑了。
我們在抱怨、責怪,甚至是憤恨之余是否想過:公司給員工的薪資待遇是同行業、同崗位中最具競爭力的嗎?公司在物價上漲時主動為員工加薪了嗎?給員工的薪資待遇超出他的期望了嗎?企業要想成為一塊吸引人才的磁鐵,就得思考這些問題。
這方面山東某包裝公司就做得很好,他們實行的很多管理措施都牢牢地吸引住了員工。
薪酬分開劃分等級
薪酬,由薪和酬組成,但在現實的企業管理環境中,往往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實際支付給員工的只有薪水。山東某包裝公司認為“薪”和“酬”不是一回事:薪,僅指薪水,又稱薪金、薪資,只能用可以量化的現金、物質等來衡量個人的回報;酬,即報酬、報答、酬謝,是一種著眼于精神層面的酬勞。薪酬必須分開管理,但必須同時存在,對員工不但要注重經濟層面的支付,同時也要注重非經濟方面的酬謝。
他們建立了薪酬管理體系,將員工薪資和其應享受的酬謝劃分了16個層級,例如新員工試用期過后為3級,半年之后通過評審為6級,入職滿一年為8級,入職兩年為10級等。每個級別的晉級都有嚴格的評審標準,級別越高標準也越高,享受的薪酬也更高。
薪資方面劃分為固定薪資(基本工資+學歷工資+技術等級工資)、浮動薪資(績效工資)、短期獎勵薪資(獲得不同級別的獎金)和長期獎勵薪資(入職10年以上的獎金)。在員工薪資設計、支付方面堅持兩公平、四性、六原則。
兩公平,即外部公平,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薪資水平確定企業薪資標準;內部公平,同種職位、同等績效薪資相等,不同職位、不同績效薪資差別合理,堅持按勞分配。
四性,即合法性,薪資制度必須符合國家的政策與法律;競爭性,企業制定的薪資標準應該在社會和人才市場中有吸引力;激勵性,薪資標準應對員工有吸引力,且企業內部各級、各類職務的薪資水準應適當拉開差距,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經濟性,一套經濟合理的薪資制度應當既保持最大可能的勞動生產率,又能保持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六原則,即薪資支付的及時性原則,月薪每月定期支付,如有特殊情況,必須事先向員工說明,員工的薪酬不是企業的施舍,是企業對員工的負債;薪資支付的現金原則,支付給員工的薪資只能采用現金的形式發放,不能選用企業股金或者其他實物折算抵扣;薪資支付的足額原則,即承諾的薪資必須按時間約定,足額支付,不得有任何扣留;薪資扣除的約定原則,對員工的某些行為,可進行懲戒性罰款,但事先要有明確的約定,并讓每個員工都熟知這種約定,不得有任何暗箱操作,或事后任意追加;福利享有的績效掛鉤原則,即社會保險和住房基金等福利的享有,必須事先在支付比例、支付方式上做出規范約定,并與績效考核掛鉤,明確績效考核得分與員工福利、保險享有數量和享有比例;薪資預支的擔保原則,員工面臨困難需要預支工資,預支額度超出其未支付的薪資時,須有合法的擔保人。
酬勞方面的待遇有帶薪假、聚會、生日晚宴、旅游、升職等,根據不同等級享受不同酬勞。當然相同的酬勞形式也有差別,比如帶薪假有10天、20天、30天等之分,其他方面也應有所不同。要想獲得更高的酬勞,就必須達到相應的級別,如此就可刺激員工通過表現、業績、職業素養、團隊協作等來獲得。
注重福利獎勵親屬
山東某包裝公司還十分注重員工的福利待遇,建立了員工洗浴中心、文化活動室、圖書館,免費送員工子女上幼兒園,對孩子考上本科的員工發放獎學金,對員工每月500元以下的醫療費進行報銷,大病醫療費還可申請公司救助。除此之外,管理人員與工程師、高級技工按不同級別配置私人汽車,分配住房。車輛使用者指如果在五年之內離開公司,要償還公司墊付的購車款,服務滿五年之后則不必償還,汽車歸使用者個人所有。住房也是如此,入住者為公司服務15年,產權可以變更到入住者名下。
該公司不但對優秀員工設置月度、季度、年度獎,適時進行表彰獎勵,還對其父母、妻子、兒女給予500~3000元不等的獎勵。為何獎勵親屬?公司總經理說得好,我們的員工之所以優秀,是因為背后有家人無私的支持和奉獻,感謝親屬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應該的。
按級配股年底分紅
企業為員工分配股份,按股分紅,這個提議20年前就有人提出過,但落到實處的畢竟是鳳毛麟角。萬科的王石由獨資到只占公司股份的2%,大權非但沒有旁落,而且企業發展蒸蒸日上。該公司受到萬科的啟發,從2006年就嘗試為員工分配股份,按股分紅,員工每年除了薪酬之外,年底都獲得一筆不菲的紅利,正是這筆超出員工期望的紅利使該公司的員工流失率為零。
山東某包裝公司的分紅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其做法值得借鑒。至少它為企業留住和吸引了人才,在增強員工歸屬感這方面做出了表率。要想留住人才,企業僅僅給予員工蠅頭小利是達不到目的的,或許我們都該做出一些反思,員工想要的和企業能夠給予的一樣么?明白了這些,才能為企業如何留人做出更好的決策。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