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在7月舉辦的“新常態下市場發展趨勢”論壇上,人們又看到了趙永新的身影。作為河北金融學院教授、清華大學電商總裁班特聘主講、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總裁班導師、河北省創業指導專家趙永新,近來無論是在公開還是私下,與人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理解現今形勢下的移動互聯網+。
趙永新教授在論壇上也以《新常態下的移動互聯網+》為題發表了演講。他認為,新常態的含義,是經濟的中高速增長,談論新常態下的移動互聯網+,是談論中高速增長的經濟環境中,移動互聯網發揮多大的作用。
“新常態下機會更多”
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經過21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電子商務大國。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了12萬億。同年,中國傳統銷售行業的交易總額約9萬億。
“電子商務的增速是20%。”趙永新教授說,“和GDP的增速相比,2014年的GDP增速是7.4%”
7.4%、20%,兩個增速相比較,結論不難得出。電子商務交易增速迅猛,互聯網也在改變著各個行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創造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新的經濟形態,就是虛擬經濟。”趙永新教授說。
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對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比如互聯網對于金融、服裝、餐飲行業的改造。不管是工業農業還是現代服務業,都在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趙永新教授說。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經濟結構面臨不斷調整。“這樣的一個形勢下,機會越來越多。”趙永新教授說。
互聯網帶來的新可能
“傳統行業向互聯網遷移,帶來了資金流、信息流整合,新的平臺產生了新的應用,帶來了產業和服務的轉型升級,給各個行業帶來創新和發展的機會。”趙永新教授說,“當然,如果沒有跟上,可能面臨著被顛覆的危險。”
“過去一個生產企業,如果生產產品的話,只能靠自己的研發隊伍去研發,現在有了網絡平臺,完全可以調動全國甚至全球的頂級設計師去設計。那么,你用這樣的平臺設計出來的產品,一定是領先的。”趙永新教授說,在設計方面如此,生產環節更是被互聯網改變。
“現在企業生產都可以用移動互聯網直接控制——設備24小時生產,在用互聯網控制生產,用機器人在控制生產。”
“在生活中更是如此,現在,我們除了跟商家聯系,我們跟生產廠家在一起溝通,他們現在都在想越過所有的中間環節,不再有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用互聯網徹底解決中間環節,從生產商直接到消費者,也就是我們說的F2C模式。”趙永新教授說。
“移動互聯網+”時代
到目前為止,中國有8.38億人在通過移動互聯網上網。
“未來5年,會是什么樣的情況?5年之后,大數據、O2O、電商平臺、社會化營銷、全網營銷、移動支付、電商金融……都是我們身邊可見的東西,‘移動互聯網+’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趙永新教授說。
傳統互聯網業務也能提供諸多服務,但用戶的消費習慣正在變得“移動化”。“移動互聯網是隨時隨地隨意使用的,可以占領用戶更多的時間,尤其是碎片化的時間。”趙永新教授說,近幾年,各大企業紛紛開始進入O2O戰略,“與其說‘互聯網+’加速了淘汰傳統產業,不如說是移動互聯網的作用。”
“如果現在還沒有做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我建議迅速布局。”趙永新教授指出,阿里巴巴通過“雙11”可以單日銷售570億,2014年全年銷售1.5萬億。而北京王府井一年的銷售額不過150億。
“而且,(雙11)當天移動端的實現,占了42%,比2013年高了17%。所以移動互聯網對于商業業態的影響越來越大。”
“我建議你們高度重視移動端的發展,因為成本相對很低,效率極其高,比互聯網高百倍。”趙永新教授說。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