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年來,智能手機迅速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日益廣泛,相應地也帶來了新的信息安全問題:盜取用戶隱私、竊取流量等黑客行為以更加隱蔽、多樣的表現形式威脅著用戶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據相關安全機構調查顯示,如今最受病毒、惡意軟件、垃圾信息“青睞”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包括二維碼、微信、位置服務、移動支付等。

二維碼功能多問題也多
二維碼以信息量大、高效識別、反應迅速等優勢成為信息時代的新寵,人們通過智能手機隨手一掃就能快速獲得各類信息。由于二維碼將圖片、漢字、字符等以電子圖片形式存儲起來,視覺上改變了原有內容,因此也為黑客提供了機會。
一旦黑客將有毒軟件、惡意網站鏈接及垃圾信息等植入到二維碼中,用戶掃描、解碼時就會中毒,并可能導致惡意扣費。同時,中毒手機還有可能向通訊錄中的聯系人自動傳送帶毒文件或詐騙信息,并刪除系統重要程序,嚴重時還會造成手機系統崩潰。
不僅如此,二維碼還能將用戶姓名、電話、身份證等信息用作名片、火車票、機票的身份識別,而許多用戶在處理廢舊票據時,忽略了上面存儲該類信息的二維碼,將票據隨意丟棄,導致這些個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獲取。
微信也會變“危信”
微信作為新型網絡社交工具廣為人們所應用,黑客利用盜取的QQ賬號登錄微信,向通訊錄內的親友發送電話費充值、匯款等釣魚欺詐信息,不少用戶因此上當受騙。不少用戶喜歡使用微信中“搖一搖”和“查找附近的人”這類功能,然而微信注冊門檻低,又無須實名認證,因此當用戶與陌生人聊天交友時,并不能了解對方的真實身份,而這些人中不乏居心叵測者,這就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這些所謂的好友往往懷著套取個人隱私及銀行賬戶密碼的目的,用戶一旦輕信,就有可能上當受騙。
定位服務暴露隱私
在智能移動設備的應用程序中,諸如微信、微博等均有移動定位功能,甚至在一些與地理位置毫不相關的應用程序中也可以收集用戶的當前所在位置。這一功能在方便用戶了解周圍各類資訊和查找自己當前位置的同時,也可能因此暴露個人信息。用戶在微博中發表心情或近照等一些公開信息時,開啟的定位功能會將其所在位置自動發送到互聯網中,迅速反映出所在地點,這些資料對于一般人來說并沒有很大用處,而對于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來說,就成為可以用來犯罪的信息來源。
移動支付安全問題凸顯
隨著移動支付的迅猛發展,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支付進行訂票、繳費、網購及處理金融業務等操作。NFC(近距離無線通信)作為移動支付中近場支付的代表模式已快速發展起來,這種支付技術無需進入手機系統進行操作,通過近距離數據傳輸就能實現支付業務。
安全專家介紹,由于近場支付需要通過手機來完成操作,因此手機病毒與惡意軟件都會成為近場支付的安全隱患。一旦手機失竊或遭到病毒及惡意軟件入侵,就會導致個人隱私泄露,而手機內的各類交易信息也會被黑客一覽無余。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