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隨著網絡安全審查制度推出臨近,關系中國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都將通過網絡安全審查。業內認為,這一審查制度或極大影響外資科技及咨詢公司在華業績,與去年的“去IOE”事件相比影響更廣更深。

據劉鋒介紹,目前,在政府采購中,采用國外的核心軟硬件產品(如芯片、操作系統、存儲、服務器等)與采用國產軟硬件產品的比例幾乎是99:1。
“5年以前,財政主管部門曾明確提出是否將國產核心技術產品加到政府采購的強制指標上,但遇到一些阻力。相關部門表面上支持,實際操作很慢,一方面擔心WTO及國際關系問題,另一方面擔心大范圍采用國產操作系統用戶操作上的反彈。”劉鋒認為,過去政府有扶持,但是沒有強制采購。隨著政府態度的堅決,未來這一比例可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在國產化替代中,市場層面有一種擔憂就是國產化產品的替代能力問題,中國芯等國產核心軟硬件技術炒了這么多年,但始終沒有在國內市場形成規模。
業內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產化替代改革要有三個先決條件,第一是國內相關產品技術過硬,第二是政策制度,第三是包括意識和習慣。相對來說,時下中國信息安全建設面臨兩個困境:一個是制度方面,培養信息安全方面防護意識;另一方面在使用習慣上,國產操作系統易用性較弱。
劉鋒認為,業內一直存在一種聲音,針對政府采購的“唯技術指標論”。過去外企產品在政府采購上會有技術指標優勢,性能高于國產產品。但是,政府官員配備的電腦到底是否需要高性能,如果只是工作處理,很多應用都用不上,而一些部門所用的信息化辦公軟件都是國產產品,也不存在安全問題。因此,一些專家可能會提議,采購的硬件設備能用、夠用即可,外企產品的技術指標優勢將會消失,這將會產生非常大的轉變。
他表示,2010年前,在芯片領域市場存在三個玩家:intel、AMD和上海的兆芯。“事實上,若干年前,主板芯片組企業兆芯就具有可靠性、相對較好的性能,以及千萬級出貨量,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生態。符合政府采購標準——具備生態鏈成熟,性能夠用,經過市場檢驗這三個條件。”
因此,業內人士呼吁,國產廠商當下應聯合起來,把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存儲、服務器、數據庫等在內的生態系統做起來。過去存在“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因為國產軟硬件不夠好,沒有人使用,無法繼續更新下一個版本,造成惡性循環,從而未能建立起民族企業的生態系統,只有聯合才能把壁壘守得住。
隨著互聯網應用越來越深入,信息安全的挑戰與日俱增,互聯網的發展給信息安全提出了很多新命題。未來各種各樣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包括家電、汽車、單位里的工業控制設備都可能成為像智能手機一樣的智能設備,都有可能會面臨攻擊,且這樣的攻擊變得難以防護。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公開表示,移動互聯網端的安全問題比PC端更嚴重。其中智能手機相當于小型PC,泄密風險更高,如手機的錄音、攝像頭監控及實時定位等功能。
據了解,美國政府在信息安全問題上的態度一直很堅決。信息安全從業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國有完善的信息安全審查制度,政府官員嚴禁使用未通過信息安全審查的機型。目前白宮通信機構與國防部審核通過的機型有蘋果、黑莓、三星和索尼。
因此,中國政府應提前布局,應對移動互聯網可能會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劉鋒認為,相關企業也應提前做好準備,投資者可關注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并給予支持。如硬件企業華為、中興、展訊;國產云服務公司,以及操作系統公司,如基于安卓的開放系統和COS國產操作系統。
“因為在手機領域,國內廠商與國際廠商幾乎在同一起跑線,在移動互聯的終端,中國企業在未來完全可以做到100%自主可控。而中國有很多企業在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符合主流技術指標。”劉鋒頗有信心地表示。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