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在潛意識里改變了很多我們對事情的定義,概念的混亂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迅速發生改變。在激烈爭論的時候,很可能我們說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

以前,年齡和經歷的不同是造成認識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們稱之為代溝。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傳統商業和社會的加速滲透,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迅速發生改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重新定義。
前幾天在GMIC大會上主持一個關于車聯網的圓桌對話,做功課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次對話的基礎相當不牢靠。因為在研究參與圓桌的幾個嘉賓——車享網CEO夏軍、易到用車CEO周航和騰訊副總裁馬喆人的背景時,我意識到,車聯網這個概念,可能在幾個嘉賓心中都是不一樣的。再進一步想想,別說車聯網,可能連汽車這個概念,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釋。
后來的對話進行,證明了我的預判。幾位嘉賓對車聯網的概念,唯一統一的認識就是這個概念提了十幾年,都還沒有搞清楚。甚至什么是車,什么是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
夏軍說,在整車廠看來,汽車就是產品,車享網就是車廠來和車主建立的連接,以便為他們提供全程服務的;周航覺得對照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發展來看,原來的汽車就是功能汽車,未來的汽車就是智能汽車,汽車就是一個從A點位移到B點的手段,車聯的概念就應該是更好的共享,提供一種汽車共享的新的出行方式;而在騰訊的眼里,汽車就是一個社交和移動應用的場景,車聯的挑戰是如何能夠讓汽車和人和移動終端更方便地發生關系。
這場對話討論的很熱烈,但是大家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了我們其實討論的不是一個問題。仔細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場景幾乎在時時刻刻發生我們的身邊。大家在激烈地爭論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停下來明確一下概念,就會發現極有可能火力根本不在一個焦點上。
前段時間在臺下觀摩《對話》欄目采訪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怎么看待互聯網思維?”馬斯克聞聽此言,立刻一臉茫然,愣在現場。節目組似乎早有預料,隨即在大屏幕上打出“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訣。
我在臺下看到這7個字,感覺節目組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到位,除了這個雷軍版本的互聯網思維,在國內廣為流傳的其實還有周鴻祎版本: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模式以及顛覆式創新。除此之外,還有廣大人民群眾理解的互聯網思維,例如互聯網思維就是電商,互聯網思維就是社會化營銷,還有更具象的,比如互聯網思維就是黃太吉煎餅或者馬佳佳的用品。所以,看到現在很多人在討論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我覺得其實在拉開架勢辯論之前,更應該明確一下要吵的是哪個一個版本的互聯網思維才是。這樣的概念其實還有很多,例如互聯網金融、例如零售,甚至,什么是手機……
這種概念的混亂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以前,因為變化緩慢,年齡和經歷的不同是造成認識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們稱之為代溝。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傳統商業和社會的加速滲透,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迅速發生改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重新定義。在這種環境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在不知不覺發生持續的變化,對同一件事情的認識,會因為我們的背景經歷、投入程度、朋友圈子等諸多因素,差異程度正在異乎尋常放大。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