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有人說互聯網是一個工具,其實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像是一種思維,可以根植于任何行業,也可以聯系起所有人。正如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積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出身不重要,思維更重要。”誰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得恰到好處,誰就可以掘金成功。

將印刷業與互聯網思維做加法的案例在業內并不少見,呈現形式也是五花八門。縱觀業內,兩種模式極具代表性——印刷企業唱主角,搭建平臺乃至成立專門公司進行“觸網”;個人唱主角,眼光使然,一些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印刷人,從傳統印刷廠中完全抽離,投身互聯網,致力于打造互聯網印刷接單平臺。如上兩種模式,前者為企業,后者為個人,都成為印刷行業中涉足互聯網的先鋒旗幟。
有人說互聯網是一個工具,其實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像是一種思維,可以根植于任何行業,也可以聯系起所有人。正如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積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出身不重要,思維更重要。”誰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得恰到好處,誰就可以掘金成功。
印刷“大佬”布局互聯網
互聯網商機無限,印刷巨頭們怎能放過這個機會?或許印刷企業并不擅長互聯網運營,但是可以把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人招致麾下,借助外援,聘請專業網絡運營團隊。這種斥重資大手筆進軍互聯網的模式正在上規模印刷企業中盛行。
作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出版物印刷企業,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始進行互聯網布局。據董事長賈春琳介紹,盛通股份正在打造“從1冊到100萬冊圖書柔性生產能力”的夢想,特別是在網絡平臺和操作流程方面,專門成立了50人的團隊。目前推出的商印快線網站主要面向商業印刷模塊,未來意欲進軍出版印刷模塊。
上市公司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印后設備制造領域中民族品牌的代表企業,它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墻內開花”,還將“中國制造”銷至世界各地。去年10月,天津長榮斥資400萬元,與北京沃思捷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成立了天津長榮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著力圍繞數碼印刷設備研發、制造進行與計算機軟硬件相關的互聯網布局。
然而印刷“大佬”們的“觸網”道路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北京景華印通商務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于華北最大的紙品貿易商北京金冠方舟紙業物流有限公司,涉獵廣泛,造紙、印刷都是行業內的翹楚。2012年年底開通了涂書網,產品定位于微博書,為此涂書網也是重金打造,宣傳、贈閱“一個都不能少”。然而遺憾的是,運營僅一年時間就慘遭夭折。北京印刷協會數字印刷分會副秘書長傅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其遭遇“滑鐵盧”的根本原因是產品定位不準。
資深印刷人搶占網絡先機
其實印刷圈內看到互聯網商機的人不在少數,但擁有印刷“大佬”般財力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奮力耕耘。幸好,任何人在互聯網面前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互聯網更是黑馬頻出的領域。
商印網掌門人李江,2008年從知名印刷企業辭職下海,白手起家搭建網絡接單平臺,成為業內運用互聯網思維開拓傳統業務的先行者。發展至今,除網絡平臺外,還拓展出了培訓、咨詢及軟件開發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模式。
更為業內津津樂道的還有通印網掌門人董學振,他從傳統印刷行業到互聯網的轉型可謂徹徹底底。從原本做得順風順水的印刷企業,義無反顧地變賣所有資產,膠印機、印后設備、廠房,甚至包括自己的車。通印網成立后,他招兵買馬,聘請了網絡技術、銷售各類專業人士,立志將傳統印刷“一網打盡”。據了解,董學振至今仍奔波在尋找風投的路上。
微觀點:互聯網思維與印刷
圖文快印行業資深專家牛云:2014年要汲取過去快印行業危機教訓,找到轉型之路,依靠互聯網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做有互聯網基因的印刷品——營銷型印刷品。
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關注傳統行業,尤其是關注實業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處境。我提倡實業與IT結合,在互聯網時代做實業是機遇。互聯網給傳統行業提供了一個機會,我們必須以最快的時間研究這樣一個機會。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實業需要復合型人才,既要懂IT思維,又要在專業方面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
北京景華印通商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勇:如果用數碼印刷的手段去解決傳統印刷的思維,你是絕對做不好的,所以若要進入數碼印刷行業,一定要有互聯網的思維,要有嶄新的思維。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