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雖然只是苗頭,卻代表著趨勢。當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結盟移動互聯網巨頭時,金融業將會發生什么?
最先反應的當然是股價。
2月10日,整個銀行板塊波瀾不驚,有一只股票卻悄然走強,它叫中信銀行(4.73,-0.08, -1.66%)。11日,這只股票脫離整個銀行板塊,一馬當先沖至漲停,其后一騎絕塵。至13日,四個交易日股價從啟動點3.65元最高漲至4.97元,最大漲幅36%,成為馬年最璀璨的銀行股。
中信銀行怎么了?憑什么可以脫離銀行板塊獨自走強?
市場的猜測五花八門。有猜測中信銀行與銀聯合作推出的天天富POS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有猜測此輪上漲可能源于阿里巴巴[微博]將會與中信銀行進行深度合作,不排除入股可能。不過,中信銀行在2月14日刊登的公告中明確表示,“截至本公告日,不存在與阿里巴巴的股權合作”。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此輪中信銀行的上漲,原因是擁有“騰訊產業鏈”概念。雖然中信銀行發布公告,否認與阿里巴巴有股權合作,但公告只字未提騰訊。中金公司認為,和騰訊,尤其是微信的合作是本輪中信銀行上漲的核心邏輯。因此,中信銀行此次公告并沒有打破其上漲的核心邏輯。
一個“騰訊產業鏈”概念就能讓向來走勢滯重的銀行股,漲得身輕如燕?微信之于銀行轉型升級、競爭力提升,真的是一柄“魔杖”?
如今,中信銀行可能與微信合作,國金證券(26.03, -0.74, -2.76%)也于去年11月23日公告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他的還有浦發銀行(9.28, -0.24, -2.52%)和騰訊、民生銀行(7.74, -0.11, -1.40%)和阿里巴巴……金融機構與移動互聯網巨頭結盟,目前看雖初露端倪,但卻不能說不代表著未來金融業的轉型升級新趨勢,并可能對金融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畢竟,金融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正逼迫金融機構加速轉型。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利率市場化超預期的放開,金融業原本的優勢在消失,而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勃興,又增加了更多強勁甚至強悍的競爭對手,使本已激烈的金融競爭和搏殺更加白熱化。
目前,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巨頭推出的支付寶[微博]、余額寶、京東白條等各類產品,正在蠶食和鯨吞著傳統金融業的疆土,擠壓著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銀行的存款在流失、券商的客戶在分流……互聯網金融大兵壓境,讓金融機構不得不一方面依靠自身技術投入,加快金融的互聯網化;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與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巨頭的合作,利用對方的平臺、用戶和流量優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廣和銷售自己的產品,將用戶變成自己的客戶,以圖借助技術變革和創新的機會,彎道超越,將競爭對手甩到身后。在這兩種應對方式中,立足自身、自建網絡、大力推進金融互聯網化,被認為是金融機構在移動互聯時代的重要轉型方向。
現在看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人們注意到,去年底國辦發布的《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影子銀行范疇;有消息稱,央行[微博]正牽頭制定監管規定,防范快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日漸增加的風險;相關監管部門正在制定相應的“負面清單”,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格局。而中國證監會[微博]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日前明確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需要規范和引導。證監會[微博]將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抓緊制定相關規則。這一系列政策變化和動向對當前愈演愈烈的移動互聯網金融競爭,究竟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在批設民營銀行方面,較之批設純民營銀行,監管層更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銀行的話,那么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監管層雖樂見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對傳統金融業帶來的變革和轉型壓力,但較之發展純互聯網金融,有關方面同樣更傾向于金融機構與移動互聯網巨頭相互合作參股,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金融機構。政策的引導或立足于此。這一取向,不僅會激發金融機構與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巨頭合作參股的熱情,也必然會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移動互聯時代金融業的巨大變革,使金融業在嫁接移動互聯網巨頭的基因優勢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快地接軌國際,更多地擁有在國際金融市場攻城略地的能力。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