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未來,也許只需運送一臺3D打印機到太空,航天員就可以在太空自主打印所需的物品。為了早日實現“太空制造”夢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積極發展3D打印技術,目前已成功聯合研制出首臺航天多激光金屬3D打印機。

記者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看到,這臺3D打印機看上去形如一個銀灰色柜子,柜子左上側設置了一個小小的玻璃窗,右上側設置了電腦及鍵盤,制作人員在電腦上輸入需要打印的模型,放入粉末狀的打印材料,按下打印鍵,就可以從玻璃窗里看到,打印材料被一層層地送入到打印區域,從底部向上打印,機器不斷循環“送粉-鋪粉-激光熔化”過程,粉末每鋪一層,激光束便會選擇熔化相應的零件截面圖形,然后以每層0.02毫米的厚度逐層添加粉末,最終完成金屬激光熔化的生產過程。
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聯鳳介紹,這臺3D打印機采用雙激光器,一種是長波的光纖激光器,另一種是短波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可以打印長寬高不超過250毫米的物品,每小時可打印8立方厘米,打印材料為不銹鋼、鈦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等。這種雙激光金屬選區熔化3D打印機的相關技術,目前已申請多項國家專利。
根據應用需求,首臺航天3D打印機已成功打印出衛星星載設備的光學鏡片支架、核電檢測設備的精密復雜零件、飛機研制過程中用到的葉輪、汽車發動機中的異形齒輪等構件。這些構件有的為網狀鏤空結構、有的形狀極其不規則、有的微小而復雜,如果采取傳統加工技術,不僅造價昂貴、廢品率高,甚至難以加工生產。而這臺航天3D打印機很快就能打印出來。經過測試,這些打印的零件性能滿足工程化應用要求。
“航天產品型號眾多、結構復雜,要求多品種、小批量、輕量化生產,3D打印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與此同時,航天也對質量要求極其嚴格,我們打印出來的產品還需進行嚴格測試后,才能最終應用于航天。”王聯鳳說。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