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一些報刊甚至將向新媒體轉型定為自己的頭號戰略,不斷探索新的商業盈利模式。但是傳統媒體在公信力和影響力方面仍擁有不可撼動的絕對優勢,通過與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活動的合作,或許能再次獲得重生的機會。

盈利模式單一 紙媒遭遇新媒體沖擊
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正在日漸衰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媒體興起造成的沖擊,另一方面也與紙媒以廣告為主的簡單盈利方式密不可分。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發展,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不斷增加,每天網上都有海量的新聞資訊,其中很多都是當天發生的熱點事件,但是翻開報紙看到的卻是很多發生在昨天的“舊聞”。網站及客戶端的新聞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報,而紙媒的報道模式依舊是昨天的新聞今天報,紙媒的報道速度早已遠遠不及新媒體。
《北京青年報》總編輯余海波對此也有同感,他說:“傳統媒體作為渠道的利益和價值正在大幅縮水,過去都市報、晚報是社會公共信息傳播的主渠道,但是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接近100種,傳統渠道在很多方面已經沒有優勢。”而也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強勢崛起,讓很多廣告主對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產生質疑,他們不再相信報紙的單向傳播方式。
紙媒主要依靠廣告盈利,但正是這種單一的方式卻在今天成為紙媒衰落的重要原因。從業了幾十年的余海波至今還能回憶起紙媒曾經的輝煌,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前10年以前,都市報上房地產和汽車等廣告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其帶來的利益非常可觀。但是近年來國家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廣告經營上的粗放式增長已經走到終點,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將是市場。
差異化定位 發揮影響力與公信力優勢
傳統媒體衰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媒體人卻沒有因此喪失信心,他們清晰的看到了自身的優勢,并且希望通過變革在互聯網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近日創刊僅十年的《競報》宣布將于2014年4月25日起休刊,這是繼今年1月1日《新聞晚報》休刊后的又一家倒下的紙媒。我國報業一直面臨數量過多、同質化過高的困境,近年來隨著廣告收入下滑及長期虧損等因素影響,不斷有報紙宣布停刊;未來一段時間內報紙停刊或許是大勢所趨,但是通過在競爭中的優勝劣汰卻能夠緩解當前紙媒過剩的現狀。
《京華時報》總裁榮波提出了“剩者為王”想法,他認為經過公平競爭后留下來的媒體將會更有活力。榮波還指出現在符合市場需求和與和讀者用心溝通的紙媒還是太少,優質內容也很稀缺,他說能夠提供想讓讀者收藏的內容才是紙媒最大的價值。此外紙媒還應該要在市場中找準差異化定位,發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由傳遞信息向傳遞價值轉化。
與新媒體在報道及時性和海量性的優勢相比,紙媒更偏重影響力和公信力。以此前各大媒體關于馬航的報道為例,新聞網站及客戶端都在不停滾動新聞,讓讀者及時了解事件的最新進展,但是在這些報道卻中夾雜著各種不真實信息,讓讀者難辨真假。紙媒此時發揮權威性優勢,為讀者報道準確消息和深度分析;而通過紙媒通過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發布的內容也更容易讓讀者相信其真實性。
但是現在紙媒還沒有開始充分利用自身在影響力和公信力方面的優勢并將其變現。在榮波看來,未來紙媒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產品屬性,以讀者需求為主導做整合營銷,培養讀者的消費習慣,盡快將公信力加速變現成為價值。這也是紙媒擺脫簡單的廣告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不可小覷,余海波也認為,紙媒應該重新構建產品體系與態度,提供用戶需要并且樂于接受的服務,重新找到商業模式。
借助互聯網的力量 與電商深度融合
在探索新商業盈利模式的過程中,傳統媒體與電商的合作引人關注。陳海泉認為,紙媒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將被重新賦予移動互聯入口和平臺的意義,或許會獲得重生的機會。
在互聯網時代,紙媒除了能夠提供新聞資訊類的信息外,還可以成為連接線上線下O2O閉環的重要環節。榮波用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來描述未來報紙與電商合作的理想模式:他說以前報紙只能簡單的報道一則關于霧霾PM2.5的新聞,但是以后這則新聞的旁邊就會出現一個網售口罩或空氣凈化器的二維碼。霧霾的報道刺激了讀者購買相關商品的欲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購買行為。
報紙與電商成功合作的另一案例是買夠網。2012年3月上線的買夠網是由《成都商報》推出的本地化電商網站,近日《成都商報》還推出以二維碼為載體呈現大量商品的《社區電商周刊》,用紙媒的形式輔助買購網。《社區電商周刊》隨快遞包裹發行,沒有新聞,讀者可通過使用手機掃描報紙上的二維碼直接完成網購過程,打通了媒體與電子商務的界限。
據《成都商報》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何小梅介紹,《社區電商周刊》首刊于3月28日發行,共刊登30個商品二維碼,促銷產品為1035件,截至到4月1日首刊的總掃碼量超過50萬。何小梅說這種宣傳+銷售的模式創新了報紙的廣告形態,并為紙媒開辟了新的盈利模式,而且還能有效帶動電商平臺的產品銷售,實現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雖然電商+報紙的全新合作模式雖然被業內看好,但是其發展前景也還面臨諸多問題。對此余海波就認為,現在報紙的覆蓋面正在減少,讀報的人也越來越少,這其中又有多少讀者會愿意通過在報紙上掃碼并形成購買行為,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傳統媒體仍然擁有諸多資源,在互聯網時代仍然通過不斷的融合變革,相信紙媒會獲得重生。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