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隨著印刷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國內印企不斷尋求合適的智能化印后系統。而要想加快數字印后加工設備的應用步伐,首先要與印刷作業保持節奏一致,通過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即活件描述格式)標準作業格式來增加設備自動化程度,使整個工作流程更加流暢,這也是未來智能化印后設備發展的趨勢。
縱覽 國內智能化印后設備現狀
就目前而言,國內數字印后設備功能相對單一,還不能完全滿足商業印刷和包裝印刷多樣化的需求。而市場上在售的數字印后設備基本多是圍繞裝訂工序開發的,鮮有具備其他功能的數字印后設備,如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的模切、覆膜等傳統印后工藝,印企在數字印后設備上的選擇余地還非常小,與此同時,相關設備供應商在這方面的研發、推廣力度也亟待加強。
技術方面。與國外智能化印后處理設備相比,國內技術水平與其還有一定距離,其主因更多為中國工業基礎程度較差,雖工業已呈高速發展態勢,但零配件材質、加工質量方面仍有待精進,以致某些印后設備在組裝成品、開始運行之后,無論從裁切精度、工作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還有不少差距。曾有個客戶向筆者抱怨,他們公司因成本受限,購買了一款價格低廉的切紙機,但設備液壓系統漏油嚴重,影響了廠房的安全、美觀,也給后續維修保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成本方面。雖然國內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但對比歐美等地區還要低得多,面對上百萬元的高額設備投入,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幅度還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必然不會迅速對印企形成較強壓力。但印后從業人員流動頻繁等常見的現象,還是讓企業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是迫于無奈才沒有做出切實的改善措施??v觀歐洲印刷技術強國,其印廠中各個環節用工極少,操作者不過1~2名,印刷與印后環節也基本采用連線操作。而反觀國內印企,才剛剛從印刷設備的“比拼”中覺醒,進入印后設備及軟件流程的投資試水之中。
當下,絕大多數數字印后設備仍依賴進口,也因此設備成本普遍偏高,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售價,讓很多潛在需求客戶持續觀望。目前國內市場中,數字印后設備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最早進入數字印刷行業的傳統印企。這些企業已在數字印刷領域發展壯大,并在相應的應用領域具備較強實力及知名度,因其對印刷各個環節都比較了解,所以也會根據傳統印刷的標準來制定數字印刷工藝標準,即非??粗卦O備的品質、穩定性和精度。但針對數字印刷企業的主力軍——快印店所研發的智能化印后設備還較少,或許這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單筆訂單數量較少,未能形成連續操作,但近兩年快印店不斷被終端消費者接受,面對業務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也有設備供應商在傳統印后以及數字印刷印后加工方面做出了及時響應。
解構 適用于小批量加工的智能化裁切刀
在China Print 2013上,海德堡展出了全套智能化作業方案,即將其印刷環節與波拉刀(POLAR)智能化印后部分相連接。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產能和幅面來講,波拉刀都更適用于大型傳統印企,海德堡至今還未針對數字印刷企業研發小幅面、生產更為靈活的智能裁刀。但已有部分設備供應商瞄準了這個市場,波拉刀的原生產廠商——阿道夫莫爾公司早在drupa 2012上就宣布全面進軍數字印刷市場,并推出了一款為該領域度身定制的新產品莫爾(MOHR)裁刀。業內人士稱,“這款設備以小幅面裁切(切割寬度為560mm、670mm、800mm)為主,其自帶的系統軟件可實現印刷前端數據的共享,直接從印前環節讀取以PDF/JDF為描述語言的切割參數,最終自行設定切割程序,完成數字化裁切作業。”具體來講,就是莫爾智能裁刀可以通過其自帶的3個軟件,Compucut、P-NET、ESPV相互合作,把印前系統和印后切紙系統連接到一起。其中Compucut是一個可以接收印前格式文件,并將其轉換為裁切機可以調用的文件格式的軟件,也可直接在Compucut軟件里編寫裁切程序,隨后直接存儲在ESPV中(ESPV是德語“外部切割程序管理器”的縮寫形式,即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當裁刀處于連線工作狀態,通過P-NET軟件直接調用ESPV里面的裁切程序完成裁切,這樣就可以在無須人工輸入數據的情況下完成精準的裁切作業。
互聯網時代正在一點點改變著傳統行業,印刷數字化亦成趨勢,從訂單管理到生產調度,抑或是更具“誘惑力”的印后加工環節,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在這里我也希望國內從業者能夠精準地把握數字印刷新風向,只有在其他企業還未行動之前,占據先機,才擁有更多超越別人的資本。先行者,風險與收益并存!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