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由線下向線上轉移,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電商業獲得繁榮發展。與此相對,傳統紙質媒體在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卻遭遇了行業的滑鐵盧。以內容、品牌見長的傳統紙媒開始謀求轉型,以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在此背景下,紙媒的電商化應運而生,傳統紙媒開始涉足電子商務,成為紙媒轉型的模式之一。

目前,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紙質媒體多以產品導向型的時尚類、生活消費類媒體為主,如《精品購物指南》雜志和已有的電子商務網站合作,借助其他電商平臺發展自己的《MIX搭配師》App應用平臺功能;《時尚芭莎》上線“C2C”(content to commerce)模式的購物網站,與意大利奢侈品電商Yoox合作。借助奢侈品商的力量,以電商平臺為載體創造出由出版內容到購物的無縫體驗。時尚消費類媒體進入電商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這一載體,實現其內容與購買行為之間的無縫對接。“時尚雜志通常要做的事情就是點燃消費者的購物欲望,而接下來要做的就該是滿足顧客的需求了。”《時尚先生》主編格蘭杰對電商化的這一表述,道出了時尚雜志和電商相結合的適宜性。
除了時尚、生活類消費媒體,也有少量新聞類紙媒開始探索電商化之路。今年4月,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等紙媒率先宣布與阿里巴巴進行戰略合作,報紙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淘寶掃描南都版面上的二維碼,在手機上直接完成下單購物和支付等環節。在國外,早在2013年底,老牌財經新聞媒體《華爾街日報》就不再只“賣”新聞,在線銷售平臺The Shops的上線標志著其正式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相對時尚消費類紙媒,一些業內人士對于新聞類紙媒進軍電商提出了更多的質疑,爭議主要在于電商化的新聞類媒體如何保持商品銷售與媒體話語權的區隔,如何保持新聞類紙媒的公信力。新聞類紙媒以報道內容見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電商化的難度。
小新觀點:紙媒進入電商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不管是時尚消費類媒體,還是新聞類媒體,其積累的讀者資源都可成為電商這一新的商業形態的優勢所在。電商化正越來越成為眾傳統紙質媒體變革和轉型的新方向。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