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微博、微信、手機新聞客戶端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呈現出蓬勃迅猛發展之勢,并對傳統媒體形成革命性沖擊。

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民數量超過6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8.28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爆發式增長。我國城鄉家庭用戶4M 以上寬帶所占比例超過七成,3G 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鄉鎮。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發放4G 牌照,4G 商業化全面啟動,2014年4G 用戶可能突破1億。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獲取、加工、發布和互動方式出現巨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更傾向于從PC、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平臺獲得最新鮮的新聞資訊,而不是去購買報刊雜志。傳統紙質媒體均面臨著發行量減少、傳播力和影響力下降、廣告業務日益萎縮的困境。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被日益壓縮和侵蝕,生存還是毀滅,轉型還是堅守,這是擺在傳統媒體人面前的大問題。傳統紙媒的優勢
在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媒體有何優勢和價值呢?以紙媒為例,傳統紙媒的優勢是采訪權、公信力、專業新聞內容生產力、專業的新聞采編隊伍等。據尼爾森關于“全球廣告信任度”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報紙的信任度為58%,遠高于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媒體。由此可見,報紙在社會公信力、權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和全媒體融合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發的背景下,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各種信息形式將人們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人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傳播者,各種信息讓人難辨真假。作為傳統的新聞媒體,紙媒有一整套嚴格的新聞采編標準和采編流程,這在現今的信息生產領域里是稀缺的,而這恰恰是傳統紙媒的核心優勢。
具體來說,報紙、雜志受到傳播渠道和形式的限制,雖然不能在事件發生的瞬間就將信息傳遞給受眾,但也正是這一原因,報紙、雜志這類紙媒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考量每一條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信息的篩選和把關更加貼近受眾對信息的需要,即客觀和真實,并用專業深度視角挖掘每一條新聞背后的另一面,同時作出跟進性的深度報道。紙媒嚴謹、客觀、公正的報道風格贏得了受眾對媒體的信任,提高了紙媒自身的公信力。報紙、雜志這類紙媒要在融合轉型的時候抓住機會,充分展示其在新聞信息傳播領域的可信度,樹立紙媒的新聞輿論領袖地位。嫁接新媒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整合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傳統媒體要學習借鑒新媒體的快捷靈活、形式多樣、傳播廣泛,進行轉型升級。要順應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的趨勢,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加快發展報紙網站、微博、微信公共平臺、APP、二維碼等新應用新業態。
報紙網站不是簡單的報紙內容網絡化,也不是報紙的電子版,而應該是報紙的擴展和延伸。網站定位于PC端瀏覽,除了報紙上報道過的新聞資訊,還可以圍繞報紙定位和受眾,開設相關欄目和專題,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向受眾傳遞新聞資訊。報紙網站實現了對已采編新聞的二次傳播,擴大了新聞稿件的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力。
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國微博賬號總量已突破13億,新浪、騰訊微博用戶日均發帖量2.2億條。媒體官方微博也快速發展,僅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就有3.7萬個媒體機構賬號。微博的使用人群不斷擴大,微博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發展轉型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新媒體形式。
中國是個多元的社會,各階層社會成員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和訴求,這就需要有一個能自由表達,又能互相交流的公共平臺,微博恰恰滿足了這個需求。傳統紙媒開設微博,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和時效性,并且微博傳播方式具有便捷性廣泛性的特點,網友還可以通過微博的“@ ”和私信功能聯系紙媒的微博管理員,為紙媒提供新聞線索。紙媒微博讓網友參與到新聞的生產過程中,提高了網友的關注度和積極性,擴大了新聞的影響力。
微信作為一款免費的即時通訊app,不僅支持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還為用戶提供“漂流瓶”、“搖一搖”、“掃一掃”、“朋友圈” 等服務,2013年上半年我國微信用戶就已超過4億。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的一個基本功能模塊。個人、政府、企業等通過該平臺可以打造一個微信公眾賬號,能夠群發文字、圖片、語音等內容。傳統媒體可以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聞信息傳遞給網友。網友如果感覺這條信息有價值,還可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網友如果有疑問,可以即時通過微信對公眾號發送提問,公眾賬號可以與其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從而實現信息傳播的雙向互動。
報紙開發應用二維碼技術,可以真正把報紙和手機、網站聯系起來。用戶可以通過用智能手機掃描報紙上的二維碼,鏈接上網,用戶看到的就不再是單一靜態的文字,還有圖片、音頻和視頻,聲情并茂,并且能看到相關新聞和深度報道,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小新觀點:隨著4G 的大規模應用,用戶上網會更加方便和快捷,新的媒體形式會層出不窮,傳統紙媒要以新技術引領媒體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同時,要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加強內容建設,創新采編流程,以贏得未來更好的發展。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