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社交”、“本地化”、“移動”等幾個關鍵詞,讓微信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構筑的手機社交網絡能完成通訊、社交、獲取新聞等多種功能,用戶被牢牢“粘”在微信上。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的電商、紙媒都想方設法在微信上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微信5.0即將推出,對公共帳號模式進行調整,傳統媒體及企業帳號、自媒體都異常關注。紙媒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現狀,并試圖厘清以內容生產為優勢的紙媒,在微信上是否依然有拓展前景和機會。
紙媒玩微信的十八般武藝
微信使得人們的社交網絡,從原有的微博“弱關系鏈接網”向基于手機通訊錄的“強關系鏈接網”轉變。微博上,傳統紙媒的粉絲動輒百萬,但到了微信上,由于“強社交關系”及“100%精準到達(非閱讀率)”的特性,用戶一般不會同時關注很多同類媒體賬號,由此導致微信粉絲“脫水”,方能檢驗紙媒試水微信的成功與否。
目前,已有逾百家媒體及欄目開通微信公眾平臺。錢江晚報的微信賬號在眾多紙媒中最早突破萬人大關,最早嘗試報紙微信互動,粉絲數量目前超過3萬。而嘗試微信時間不長的“掌上青島”,憑借多元化的新媒體團隊,粉絲已突破7萬。今年4月23日,青島晚報成立了微信事業部,建立了一支專業的微信營銷團隊。本文以全國較早嘗試微信運營的錢江晚報及有豐富運營經驗的“掌上青島”為例,探討紙媒試水微信的轉型實踐。
1.紙媒“發聲”——萌妹子、明星真人播報
過往,紙媒的新聞資訊、觀點評述大多通過文字、圖片表達。但自從紙媒玩上了微博、微信,音頻、視頻等“十八般武藝”都得以展現。在“掌上青島”和錢江晚報的運營中,都特別注重語音播報這一溝通手段。聲音比純文字更有感染力,而且解放用戶緊盯手機的雙眼,接受度高。
“掌上青島”用語音播新聞、播笑話,并招募發掘了多位美女加盟,兼職播天氣、講笑話、學英語等。用戶輸入播報美女的昵稱會自動回復美女本人照片和簡介,她們還負責在后臺人工回復消息,充分發揮互動優勢,牢牢吸引住粉絲群體。目前,已經有固定播報員團隊+特邀播報員團隊完成每天的語音播報。
錢江晚報則找到了一批“萌妹子”,用杭州話播西湖新聞,吳儂軟語讓人倍感悅耳,普通話播即時新聞,也形成了小清新的特色。此外,錢江晚報還嘗試了明星語音打招呼、喊你起床、向你拜年等創意活動。2012年10月,著名作家九把刀的語音通過錢江晚報微信平臺發送,立即引來上百條回復。隨后,劉德華、嚴參法師、成龍、白先勇、華少、麥家和南派三叔等名人都在微信平臺上發聲,受到年輕粉絲的追捧,粉絲在這里找到了“玩”的趣味。
2.互動服務——告訴我你的想法
微信的私密互動屬性,曾為很多新媒體人看好,認為這是企業維護客戶、精準營銷的最好利器。
紙媒與讀者的互動,以前大部分只靠一根熱線電話,因而報紙與讀者的互動,不僅沒有時效,也常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實際上,利用微信的即時互動性來維護粉絲群體、做互動服務,提高粉絲活躍度效果出人意料。
“掌上青島”的經典互動活動,就是“緣來有你”交友活動。該活動為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男女提供結識的平臺,報名的網友只要上傳自己的微信名、興趣愛好、交友宣言、生活城市及生活美片,即有可能登上“掌上青島”的推送平臺,為數萬粉絲所結識。最近,隨著青島世園會進入倒計時,“掌上青島”推出了有獎問答活動,在有關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相關知識問答中,只要闖關成功,即可得到精美禮物。
錢江晚報也嘗試了多種互動推廣活動。比如,粉絲只要回復“打折”二字,平臺就會把近期杭州本地的餐飲、商場打折信息推送過來;每逢節假日,還有景區門票的互動派送。最近,微信平臺還推出“微游記”比拼獎勵濟州島旅游的活動,引來粉絲的大量回復。
3.深度報道——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
紙媒推崇“內容為王”,依靠其專業的采編團隊,使深度報道成為其優勢。而在微信推送上,粉絲對深度報道的需求同樣有。
“掌上青島”不僅在新聞內容的制作上有很高的要求,在新聞延伸方面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力求讓用戶不僅要看新聞,更要收聽新聞和參與新聞。雅安地震發生后,“掌上青島”發揮了巨大的即時信息播報能力及互動優勢,拓展了報道深度。比如,該報一線記者進入雅安現場直播,在微信上只要輸入“地震”兩字,就能看到、聽到全部第一時間由前方記者發回的文字、音頻及視頻。為配合雅安救災,“掌上青島”又發起為雅安人民募捐的公益互動活動,只要喊出或者回復文字“雅安挺住!英雄無悔!”,聯合商家將代表留言用戶捐出1元人民幣。統計人員調查,每隔兩秒就能收到一條留言,13個小時內就有上千名微信用戶參與活動。
在深度報道內容的制作上,錢江晚報則發揮報紙特長,追蹤社會熱點。比如不久前的社會熱點“雷政富受審案”,錢江晚報特派記者到雷政富的家鄉,回溯他當官前的日子。微信平臺將報紙信息整合并配發相關視頻,組成了一組“立體”報道。
4.全媒體聯動推廣——立體包裝品牌
運營上,“掌上青島”的花頭很透,換著花樣玩微信。而在微信公眾賬號推廣上,也利用了自身的優勢。目前,“掌上青島”已經與集團旗下APP應用等新媒體平臺打通,實現不同平臺的互相推薦機制,最終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打造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互動娛樂服務產品矩陣。
錢江晚報的微博平臺,則依靠紙媒百萬讀者的便利渠道,引導分流部分讀者通過微信平臺獲取信息。同時,錢江晚報的官方微博、網站,也為打造微信做了全方位推廣。目前,還利用杭州地鐵視頻,把錢江晚報的微信、微博等延展渠道推送到更多的客戶群中。
此外,在今年五一期間,利用杭州、南京、青島等旅游熱門城市的優勢,錢江晚報、“掌上青島”及揚子晚報的官方微信,策劃了一場“三地微信女主播帶你假期微穿越”的微信活動。每家媒體派出當家女主播,錄制五一期間當地旅游攻略的語音和文字,統一在三家微信平臺上發布,并專人回復游客的各類旅游問題。實現了三家媒體微信關注者的大幅增長。
紙媒玩微信要從“主動推”轉為“引導拉”
由以上的媒體實踐來看,應用微信這個平臺,紙媒可以不再“高高在上”,“一言堂”、“一對多”式的信息傳遞,而是實現“平等即時”、“一對一”的互動。
這種運營思路,既能為紙媒實現維護客戶實現溝通的效果,又能擴大品牌影響力,監測實際效果。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通過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服務,進而為以后精準營銷積累數據和用戶。比如,某些對健康類信息特別關注的賬號,可以適時分類,以后可將有關醫藥健康類的活動推送給他們,降低反感率。目標客戶精準,大大提升活動或廣告營銷的效果。
傳統媒體是大而全的,僅僅用版面對內容稍加分類,附加廣告直接推送給讀者,導致有些讀者反映信息太多,雜亂。而對于社交網絡時代的微信,實現客戶的細分化,是其最大的優勢。目前,微信公共平臺限制推送數量,以此來維護精準到達率,而不因過度的信息量損害用戶體驗。
如今報紙、電視、網頁、微博上推送來的大量消息讓人難免“疲勞”。到了微信公眾平臺上,一家媒體不過是一個賬號,其推送信息量有限,但制作了菜單,使用戶可以根據喜好作出選擇。這種從傳統媒體“主動推”,轉為微信賬號上的“引導拉”,讓用戶感到被尊重及平等交流的語境,更符合目前媒介生態的發展趨勢。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