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在產能過剩的今天,傳統印刷企業一直呈現銷售不理想,銷售業績處于下滑趨勢,而實體雜志的銷售曾因為數字化浪潮的沖擊,經營慘淡,與之對比的則是平板數字閱讀平臺發展的蒸蒸日上。

不難發現,線上雜志確實有諸多有利的競爭條件,為讀者直接參與提供了空間,也降低了創辦雜志的門檻。一時間,數字化雜志風頭正勁,而傳統雜志則惴惴不安,更有悲觀者認為,數字媒體將會很快替代傳統媒體,紙質雜志的末日即將到來。
然而,關于美國雜志的最新數據卻推翻了這一論斷。美國雜志發展的新動向表明,傳統雜志非但沒有走下坡路,反而有可能已經迎來了復興。
發行僅“滑落了一點”
在康泰納仕主席尼古拉斯·柯勒律治看來,雜志銷量雖然已經不能和其頂峰時期的成績相比,但也僅僅是“滑落了一點”。
柯勒律治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不是空穴來風,其公司旗下的雜志銷售數據為他的觀點提供了很好的佐證。《Vogue》在1989年的銷售量是13.5萬份,現在的銷量是20萬份;《尚流TATLER》從2.5萬份到現在的9萬份;《智族》的銷量從4萬份上升到了12萬份。《Vogue》3月的廣告收入甚至一度達到其歷史最高。康泰納仕集團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1908年由康得納仕創立,旗下擁有眾多國際知名雜志,包括人文類的《紐約客》、被奉為女性時尚圣經的《時尚》、頂級時尚男刊《智族》、旅游圣經《康泰納仕旅游》以及“極客”圣經《連線》等。從雜志的出版商成功轉型為多媒體產品的出版商,康泰納仕算是做得比較成功的雜志集團。康泰納仕很早就看到了網絡視頻的巨大發展潛力,其出版商曾稱:“在美國,電視和網絡競爭由來已久,過去在紙媒出版時代,我們沒有任何機會參與到他們的競爭中,不過今天數字化時代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機會,能夠參與競爭。”康泰納仕集團隨后擁有屬于自己的網絡電視頻道,內容涵蓋了旗下所有品牌媒體的內容,并在受眾中大受歡迎。
15年前,一位未來學家曾經指出,因為數字化浪潮,雜志將會在12年之內消失,康泰納仕出版集團的數據有力地反駁了這一觀點。對此,柯勒律治毫不意外雜志成為抵御“網絡侵蝕”的媒介。雖然他承認,數字媒體的勝利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但是實體雜志也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與線上媒體共存。
紙質版利于營造歸屬感
除了能給受眾提供較好的閱讀感受,紙質雜志還在某種程度上為受眾營造了“社群契約感”。“每周或者每月按時到來的雜志就像一種會員卡一樣。”密西西比大學教授薩米爾·哈希尼說,支付一定數額的錢,得到實體化且可以收藏的雜志,有利于營造一種歸屬感。也許你可以直接從網絡上復制你要的內容,但那并不是活生生可以觸摸到的東西,人們還是想要可以直接感知的實體雜志。
康泰納仕出版集團擁有諸如《Vogue》《智族》之類的知名雜志,在全球有著5400萬讀者,90%的利潤來源于印刷雜志,僅有的10%來源于數字雜志。
老牌雜志銷量喜人,以線上訂閱起家的雜志也開始紛紛試水實體雜志。《平板》雜志于2009年發行,一直都是網絡雜志。在去年11月,它推出了第一版印刷體。該雜志主編馬克·奧本海默認為,一些文體,諸如小說或者深度新聞和文化消息,可能在紙上的表現力更強一些,而網絡表達并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平板》的第一版紙質版在印刷數量和頁數上都不少,其文字內容和版面安排都有很好的藝術感。根據最后的統計,《平板》的網頁月讀者大約是150萬,紙質版的銷量大約是1.5萬份。對比而言,雖然人數落差較大,但是吸引的最終都是對紙媒真正有熱情的讀者,相對網頁的瀏覽者而言,用戶黏性更高,反而有利于雜志的生存和發展。奧本海默就明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網上雜志可能會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他的雜志,但代價則是注意力的喪失。“一個動人的故事,如果變成紙上的文字,可能改變1萬人的觀點。但對于網上的10萬人來說,可能僅僅是擾亂了一下你的注意力而已”。
由于印刷出版業正在復興,越來越多的線上雜志開始試圖將自己的雜志變成可以拿在手里的紙張。僅去年一年,就有204家線上媒體開始出版紙質雜志。但無論怎樣發展,似乎印刷和數字雜志都將并存,數字雜志無法取代印刷雜志,它只會成為鞭策、改變、重組印刷雜志的動力,但印刷雜志卻不會因此消亡。
印聯責編:洋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