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幾年,3D打印發展迅速,對大多數人來說,都知道3D打印機,不過對于家里擁有一臺價值2200美金3D打印機來說就好比在70年代擁有一臺電腦。
3D打印機能讓你將數字化的3D模型轉換成為實體。幾年前,一些狂熱的3D打印者就想象在將來3D打印機會取代傳統的生產,每個人不用去商店,不用上網就能在家制作出想要的東西。但是到今日,家用3D打印機仍未出現轉機,即使MakerBot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來自MakerBot的發言人Broer就曾在2014年時提出開拓消費者市場,那時對消費者市場的期望值還居于一個很高的狀態。不過到目前結果仍表明家用3D打印機的持有率并不怎么樂觀,并且很多人也不需要那些3D打印的物品。也許會有,但他們只需簡單的通過在線3D打印服務就能解決,而不是購置一臺3D打印機。
Broer還說道:“很多行業中人認為消費者市場會迅速崛起,不過到現在人們期望的便宜的家用3D打印機到現在也沒實現,所以在2015年時,我們轉變了我們的策略,從而針對教育及一些專業性領域。”
不過這一轉變并非那么容易,該公司在2015年時就進行了兩輪裁員。2016年4月又關閉了其本國的制造業務,轉而在中國進行生產制造。MakerBot行業分析Terry表示對公司在家用3D打印機生意上的斗爭結果并沒有感到很吃驚,因為他們從來沒覺得會有一個屬于消費者的市場。他說道:“讓普通群總在家采用3D打印機,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設計天賦,但大數人都不是設計師,還得學會去使用設計軟件,多數人又不愿意弄得太復雜。”“很多打印機便宜但又不足以制造出很多精細且達到工業強度的模型。便宜的打印機往往也會受到很多限制,例如材料,顏色等,就算你有足夠的經驗也打印不出你想要的物品。”Broer補充到。
在這方面唯一樂觀的狀態就是3D打印服務行業的發展:
雖然3D打印技術在復雜的成型和定制方面的作用巨大,但不管在何時還是無法取代傳統制造業。在生產簡易的物件時3D打印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生產上千件物品,雖然3D打印機會減少人工的涉及,時間也短,但這走紅簡單的批量生產,通過傳統制造技術能夠更經濟實惠。另一方面3D打印機在復雜的物件上,卻又不能做到一次性大批量的生產。
通過以上趨勢分析,3D打印機并非適合所有家庭。所以,對于實現讓每家每戶都擁有一臺3D打印機的愿景只能靜觀其變。
印聯責編:洋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