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不斷下滑的手機銷量徹底將小米這一昔日的出貨冠軍拉下了神壇。
日前IDC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分別為: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達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
從2014年的出貨量冠軍到現在第五名,小米的表現令人感到疑惑。雷軍曾在今年1月的內部演講中稱2016年為“最壞時候”,而小米要如何應對,才能讓這一“最壞時候”安然度過?
2016年出貨量暴跌36%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小米2016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1010萬臺,同比下降40.5%,占據市場份額7.4%。全年來看,2016年小米的總出貨量為4150萬臺,同比下降36.0%,占據市場份額8.9%,在全國排名第五。
與小米的“失意”相對應的是OPPO和vivo的“得意”。憑借著122.2%的高速增長,OPPO以7840萬臺出貨量成為2016年出貨量冠軍。vivo的增速同樣令人驚嘆,96.9%的增速讓vivo以6920萬臺的出貨量躋身排行榜第三位。小米的“老對手”華為則以7660萬臺出貨量排在第二。
小米的問題出在哪?
兩年前,小米還是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冠軍,為什么才過兩年就跌到第五位了呢?
1、未能適應渠道的變化
據IDC分析,OPPO、vivo擁有遍布三線到六線城市的線下零售布局,使用戶對其品牌印象深刻。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渠道巨變,據賽諾市場研究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線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從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線下渠道增速卻從2015年的-3.5%升至17.4%,實現了大幅提升。
以線上銷售起家的小米未能及時適應渠道的變化,據中國企業家報道,雷軍曾坦言“小米線下渠道做晚了,市場留給小米的時間沒有預想中的長。另外,三四五線城市的換機潮小米沒有趕上。”
2、供應鏈問題拖后腿
對于小米來說,供應鏈問題也是導致出貨量不高的因素之一。比如小米5就在預計的時間周期上延遲了很久才正式對外發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雷軍曾在2016年5月份親自接過供應鏈管理。
但即便如此,小米還是存在供應不足的現象。2016年7月份,雷軍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小米有三個月處于極度缺貨狀態。
3、忽視了消費者感性的需求
對于OPPO、vivo的成功,IDC認為,OPPO、vivo捕獲了年輕消費群體,尤其是追求時尚化的女性用戶。賽諾市場研究發布的《2016年度手機報告》也指出,小米流失到OPPO、vivo的用戶對自拍的興趣要高于小米的留存用戶。
長期以來,小米手機都以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但有觀點認為,高性價比是過度高估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視了消費者感性的需求。賽諾市場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用戶在使用手機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拍照功能,這也是OPPO、vivo主打的功能。
4、國際化發展不順利
雖然雷軍在內部演講中稱,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全年銷售突破10億美元,成功躋身印度手機市場前三。但卻掩蓋不了小米在巴西市場的失敗,2016年5月,小米宣布改變巴西市場策略,短期之內不再發布新款手機,團隊也將返回中國。
此外,相比華為、TCL、聯想和中興等都已經進入了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小米尚未正式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
小米如何應對“最壞時候”?
對于過去的2016年,雷軍在小米內部演講中表示,2016年是小米的“補課元年”,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對于小米手機出貨量的下滑,小米確實出臺不少措施。
1、聘請代言
從未聘用過代言人的小米如今也請來明星代言,紅米Pro一口氣請了吳秀波、劉詩詩、劉昊然三位明星,小米Note2則請來梁朝偉代言。如今,不少公交站和地鐵站的廣告欄都貼上了小米的廣告。
2、提出線上線下融合
小米手機出貨量的下滑,說明小米起家的電商銷售模式遇到了挑戰。雷軍在內部演講也認識到這一點,認為眼下只做電商已經不夠,表示要升級商業模式,要把純線上模式升級到線上下融合的“新零售”。
3、自主研發處理器
據北京商報報道,小米正在自主研發手機處理器,小米芯片公司松果電子官方微博已經上線,即將推出的小米5C就有望搭載松果研發的處理器。報道認為,小米有望擺脫對高通的依賴,在產能和品牌影響上得到改善。
4、大量申請專利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小米從2016年開始,在國際市場上開啟了“瘋狂”的專利模式。目前,小米已經申請專利超過7000余項,已經公布和授權的專利超過6200余項,其中發明公布專利超過5200余項。
當然,在作出調整后,小米是否真的能如雷軍所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還得看接下來小米的市場表現。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