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距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上線已經過去一年之久,雖然在上線12小時內的綁定銀行卡數量超過3800萬,但時至今日,曾經紅極一時的Apple Pay在華拓展已然困難重重。

一位銀行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pple Pay上線之初,銀行和銀聯其實非常看好這一類非接觸式支付方式的未來,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去推廣,但由于此類支付方式的用戶體驗稍遜,且在市場推廣方面場景有限,最終敗下陣來。
而銀行目前已經意識到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想要占據一席之地,應該改變思路,開發自己的二維碼支付或是選擇與微信、支付寶展開合作。
“其實,對于銀行來說,一方面是要看用戶使用何種支付方式,但最看重的是在支付方式背后,用戶選擇哪家銀行賬戶。”有銀行人士稱,一些銀行努力成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身后首選的銀行賬戶,而不是取代它們。
眾多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推出掃碼付的服務,例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率先轉向二維碼支付市場,試圖用銀行體系的二維碼支付來占據市場。建設銀行近日正式宣布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在業務、技術、信用、服務等方面相互合作。
銀聯于2016年12月12日,即前一年上線“云閃付”的同一天,正式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用以支撐銀聯二維碼支付業務的有序發展。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