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面對數字印刷,傳統印刷企業很糾結:要不要上?有人怕踏空,有人怕陷入泥潭,此時此刻觀望、等待都不靠譜。針對印刷企業對數字印刷的種種困惑,近日由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主辦,科印網承辦的2012數字化巡回交流會給行業釋疑解惑,行業專家深入探討了印刷企業在向數字化道路邁進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方案。
理念沖突觀望、等待還是沖進去
現在很多印刷企業喊日子不好過,抱怨市場不景氣,但也有不少印刷企業發展勢頭極好。為什么在同樣環境下,卻有不同結果?
北京印刷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仲元向《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透露,北京有一家數字印刷企業,2011年的產值達到1.2億元。而傳統印刷企業要想做到產值過億元,那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據了解,這家數字印刷企業屬于快印行業,在北京的多所高校、CBD商務區、高科技企業密集區等建了很多店面,數字技術讓這家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那么傳統印企可不可以轉型做專業的數字印刷企業?張仲元認為,從膠印企業一下轉型做數字印刷企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走這樣的路成功率很低。但是傳統印刷企業必須涉足數字印刷,因為這是印刷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在個性化數字印刷應用模式探索之時,膠印設備商數字化的產物——單張高速數碼印刷機,引起傳統印企的關注。一方面是印企的慣性接受和延續;另一方面是現有短板補充、進一步發展可承載傳統膠印所有業務。北京科印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熙芳表示,在傳統印企糾結于印刷數字化路徑的同時,出版社糾結于數字化出版,兩個行業交集于按需印刷(POD)。有報道說美國將于5年內實行教科書的電子書包,而在中國,留給POD的發展時間和空間將是怎樣的前景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關于印刷行業的未來,成都新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監焦小紅認為將會出現兩極分化,第一個分化是在快印上,可能會有更多的數字印刷方面的需求;第二個分化是高端印刷的業務需求會更多,這方面表現在傳統印刷上面。
市場現狀傳統膠印與數字印刷并存
數字印刷、按需印刷來勢洶洶,在人們大談數字的時候,現在仍有印刷企業在購買膠印機。是他們的理念太固守嗎?相關數據給了否定的答案。
海德堡(中國)有限公司印前專員楊頌文介紹,目前在歐美,大概10%可以用數字印刷,90%仍然還是傳統印刷。北京奇良海德印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柏琦多年來致力于數字印刷的開展,2007年該公司就購買了數字印刷設備,但到現在,數字印刷的業務量僅僅占該企業總印量的10%。而這個比例在國內做數字印刷業務的企業里算是最高的。通常情況下,數字印刷業務量僅占企業印刷總量的1%~3%,比如,上海數字印刷所占份額不超過2%。
不能到現場的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春琳專門通過微博表達了他的看法:“我正在意大利參觀兒童書展,見證出版市場的繁榮,不論傳統、數字的印刷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長,總體感受傳統印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
就目前情況看,傳統印刷仍然有生命力,仍然可以做下去,但柏琦認為,作為一個傳統印刷企業,如果沒有數字化,沒有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CTP),沒有印前處理,沒有色彩管理,不上數字印刷,不現實。
以他的經驗來看,傳統印刷企業涉足數字印刷,第一步應該先上CTP。
成本糾結CTP與原有設備如何搭配
傳統印企是否可以跳過CTP和數字流程,直接采購數碼設備開展印刷業務?與會者對此持否定態度。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技術課長凌明霞認為,從成本的角度和質量提升的角度看,企業使用CTP效果會更好。她介紹,目前,日本印刷企業基本上都使用CTP,它不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在日本,3個人可以開兩臺印刷機,而在中國,是三四個人開一臺印刷機。
眼下,菲林加PS版材的價格遠遠高過CTP版材的價格,很多企業將目光瞄向了CTP。焦小紅表示,企業要想進入數字印刷要做3方面準備:相關的操作人員;相關的設備;相應的工作環境。有的企業訂購了CTP,但沒有人能操作,另外企業要給相應的設備配置好水、電和環境。此外,在訂購CTP時,應根據企業已有設備選購相對配套的、適合的CTP,要考慮CTP的機器成本、機器維修維護保養成本和版材耗材成本。至于CTP與企業原有設備怎么搭配,柏琦建議要看企業業務情況,除需推算產能外,還要做好預留的空間準備。
印聯傳媒轉自慧聰網
相關閱讀:第185期印聯培訓學員分享專題
柯達破產保護與數碼印刷專題
富士施樂 施樂還是“施惡”
民營資本將成為提升印刷行業實力的重要幫助
解析云打印時代前夕的網絡打印
七點解析數碼印刷發展之路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