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一本精美畫冊背后,除了要有藝術家提供作品,有設計者提供包裝設計,還需要有印刷廠精湛的技藝。在色彩還原方面,藝術家對自家作品印刷質量會有近乎苛責的要求。要想滿足藝術家們的需求,印刷工作者自然有一套本事。策展人王巖琰就對杭城的幾位印刷機機長推崇備至。“有審美能力,理解藝術作品,看顏色也準。”

色彩樂章的鋼琴家
記者走進杭州東聯廣告印刷有限公司的廠房,所有印刷機都在運作,每臺印刷機有七八米長,近2米高。黃、品紅、青、黑四種顏料滾輪在機器上勻速滾動—印刷品上的所有色彩都得用這4種顏色調和出來。
在印刷機另一頭,有一個操作臺,臺上有一個顯示屏,臺板上則有32排按鍵,每排都有一加一減兩個按鈕。操作臺上方有24個大燈和20個小燈。這些燈亮得越多,說明滾筒間下的油墨就越多。
每臺印刷機都配備有1名機長、2名助手。而此時,機長正站在操作臺前,兩手放在按鍵上,一邊手指點著加號按鈕,另一邊的手指也操作著其他減號按鈕。這32排按鍵,就像鋼琴的黑白鍵,每個鍵都會奏出不一樣的色彩。一整套印刷流程下來,這些按鍵就能演奏出一首完整的色彩之歌。
當值的機長王云雷已經連續工作12個小時了。站在操作臺前,他會時不時地拿起成品細細查看一番。王云雷個子不高,臉圓圓的,剪了一個干練的平頭,很敦實的樣子。
從2003年印刷專業畢業開始,王云雷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做了10多年了,目前他也已經是東聯印刷有限公司的廠長。
王云雷給記者簡單介紹了一下機長的工作,機長需要根據客戶給的CMYK數值和數碼打印的樣本,進行批量印刷。每次印刷前,機長都需要多次調試印刷機。其實,數碼打印的樣品并不能還原真實色彩。在與客戶交流溝通后,機長會對客戶給的數值進行微調。而機長的才能,就體現在這一個“微調”中。
色彩調整是高精度作業
“造印刷機的精度,比造飛機還要高。”說著,王云雷揚起眉毛,很驕傲的樣子。印刷對出墨量的精度要求會達到百分之一毫米,沒有多年經驗是不行的。有經驗的機長可能只需打印一兩個樣本,就能印出滿意的色彩。而一位新手則可能要通過10多個樣本的微調,才能找準顏色。
“有時候,機器也會鬧脾氣。昨天晚上,印刷同一件東西,平時只需要開4個大燈,昨天我開了6個大燈。”王云雷拍拍自己的機器說。原來,由于齒輪磨損和油墨會結出硬硬的小片,印刷機的實際下墨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機長得把機器當作情人一樣呵護,不能全憑死記,得懂機器的小脾氣,“安撫”好機器的狀態,才能印得順手。
王云雷覺得,要把一大塊色彩印平整是最難的。前段時間,他要為一家食品公司印刷橄欖的包裝盒,那個包裝盒整個都是平整的橄欖綠。“橄欖綠需要4個顏色調出來,又是一整片的色彩,機器的一點小脾氣就會暴露無遺。”
果然,印刷的前兩份樣品,中間都有一條非常明顯的深色線條。這是“壓力杠”,是由于機器齒輪磨損,導致幾個滾輪間壓力不平衡引起的。而這條壓力杠,就是塑封包上膜也遮不住。不解決,顯然是要砸單了。
怎么辦呢?王云雷決定找出機器問題所在。他像調琴弦校音一樣,用排除法檢查了每一個滾輪的壓力,并且校準了它們的壓力。
但這一次,樣品上的壓力杠還是很明顯。見調整滾輪壓力的數值沒有效果,懂得印刷機脾氣的王云雷又打起了包襯紙的主意。包襯紙是印刷機滾輪上包裹的紙張,作用是平衡滾輪的壓力。“一般情況下,包襯紙是不會動的,而在這次的問題中,也只能通過調整包襯紙的厚度來平衡壓力了。”王云雷說。
“包襯紙原來是40絲的,我那天給它減掉了5絲。”記者聽得一頭霧水,絲是什么單位?王云雷解釋,絲是印刷時一個通用單位,等于0.01毫米。那天,他減掉了5絲,也就是0.05毫米,這才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壓力杠。
與畫家溝通展現審美能力
為藝術家印刷藝術品,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做菜一樣,國外的食譜精確到多少克油鹽醬醋,按著數值做出來的食物就是合乎標準的。但國人講究的美食從來都不會有嚴格的數值,更多的是憑經驗。這對色彩同樣適用。
浙江國際美術交流館的王巖琰告訴記者,畫家、攝影師對自己作品的還原度要求近乎苛刻,他們通常會親自跟單,自己直接去跟機長交流,這時候就要考驗機長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力了。
王云雷自然也與不少畫家打過交道。幾年前,一位擅長畫虎的水墨畫家找到王云雷,要出一本畫冊。原畫金貴,自然不能隨意拿來印刷廠。畫家只帶來一冊偏色嚴重的打印樣品。
畫家的要求很簡單—還原自己的作品。但是,這工作很難實施。一方面客戶提供的數值都需要調整,另一方面,機長也沒有見過原畫。
那么,怎樣才能從畫家的描述中,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樣的色彩呢?“當時只能多打幾個樣品出來,畫家說得很明確,要再偏紅一些,才能表現出老虎的霸氣。”至于偏多少,紅成什么樣,就全憑機長自己的理解了。
王云雷與畫家攀談了很久,聽畫家對作品的介紹和理解,再一點一點加大紅色顏料的比重。最終,印刷畫冊得到了畫家的首肯。
挑戰“六色”新領域
如果平時只是悶在印刷廠,就算對機器了如指掌,恐怕也難以很好理解客戶需求。“你至少得印什么像什么吧。”王云雷說,他常常回去看看畫展,去五金店逛逛,看看現實中的門窗顏色是怎么樣的,才好還原客戶的要求。說起這些,王云雷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看到現實中門窗的顏色,能大致分析出印刷的CMYK數值。“當然,有經驗的機長都得有這樣的能力。”
多年的經驗,王云雷已能一眼看出印刷品的精度如何了。他拿出兩種不同印刷精度的銅版紙畫冊,記者盯著看了好會兒,才發現兩張圖片的分辨率有一些差異。王云雷指了指略微粗糙的圖片說:“這個精度差異太明顯了,看來就像打了馬賽克。”
原本廠長是不需要再做機長,王云雷只需要在幾個機長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前去幫忙。但王云雷說,廠里來了一批新機器,機長最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才對得起一萬多的月薪。
如今正是印刷行業面臨洗牌的時候,“辦公無紙化,出版電子化,宣傳網絡化,這三化給印刷廠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不過,大家都面臨沖擊,不要恐懼,你只要做到行業中最好,自然就是不怕的。”東聯廣告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飛云說得很有信心。
這種信心在王云雷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杭州目前有500多家印刷廠,平均每家有5個機長,雖然機長不缺好機長卻不多,就算印刷自動化程度再高,由于評價更重感覺,所以對色彩的把控還是需要由機長親自來。
王云雷當完了自己的夜班,他換下深藍色工裝,拍拍前來換班的另一位機長,走出廠房驅車回家休息。
跟王云雷告別后,總經理羅飛云告訴記者,如今,行業發展進入到瓶頸,相應的挑戰更大了,大部分印刷機只有三原色加黑色墨,但為了奪人眼球,有些包裝已經開始要求有3種以上油墨調出不同色彩了,他舉著一個鮮亮的包裝盒說,這就是6種顏色調出來的。在這個大挑戰中,機長“彈琴”的技藝,面臨著更高的要求。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