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當今年的梅雨季節又到來的時候,一些關于持續下雨的吐槽被擺到了大街上。

“南方不止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濕與遠方。”“問世間潮為何物,還有梅雨天曬不干的內褲。”“沒失過戀算什么,我沒濕過身。”年輕人潮流平臺YOHO!與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合作,把這些聽起來有點像是社交網絡吐槽的對白,印在了雨衣上,然后分發給需要的路人。于是它們現在如同城市流動的標語那樣,在下雨的時候會現在不同城市的馬路上。
年輕人潮流平臺YOHO!與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合作,制作雨衣分發給有需要的路人。
品牌與代理公司每年都會早早列出一張年度排期,通常會按照節日來進行熱點營銷創意的策劃部署。但根據天氣狀況來與消費者溝通?這件事似乎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希望做出有別于其他品牌的創意,不撞時間又具有話題性。”YOHO!潮流平臺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說,“但是選擇雨天其實具有非常大的挑戰,團隊在執行節奏上要看天氣情況隨時機動調整。
”
例如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實際上比往年要短,入梅到出梅只有16天,所以整個團隊到后期的上線流程被縮短,所有節奏不得不加快才得以趕在梅雨季的尾巴上把雨衣送出去。
事實上,跟天氣相關的創意執行其實是對品牌營銷能力的考驗。
UBER剛剛進入中國仍舊獨立運營時也做過類似的事情。2015年6月在上海雨量達到全年最大,6月17日暴雨當天,UBER把自己UI頁面上的所有車輛圖標,都換成了小船。UBER是當時所有同行中第一個這樣嘗試的品牌,現在隨便一個什么節,滴滴出行或者其他出行軟件也會把汽車圖標做一些創意呈現。
但這個想法也是暴雨當天,上海UBER的運營團隊臨時上線的項目,前后只花了40多分鐘。UBER的想法是在極度糟糕的天氣下,給用戶一點驚喜與愉悅,因為出行狀況實在不理想。
2015年6月17日,UBER上海地區的頁面上出現了小船。

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受眾的YOHO!,則更擅長用眼下流行的自黑吐槽來安撫大家。槽點和笑點是兩個關鍵,整個團隊風暴之后,才從幾百條選出定方案,把梅雨季的“潮濕”和這個平臺的“潮流”做關聯,并且找準了“曬不干的內褲”、“濕身”這樣的無奈槽點。也只有這樣,大家才有可能自發傳播。
至少YOHO!在利用天氣做用戶溝通時,會比較討巧地設計創意且把握分寸。
2012年當史上最強颶風“桑迪”橫掃美國東海岸的時候,美國不少品牌也打算追逐這樣的熱點。但是它們卻遭到了用戶投訴。American Apparel在電子商城上進行促銷,而且畫出了一張美國地圖,上面把提供優惠的幾個州,都用顏色標注出來,那里正好是重災區。Gap在Twitter上寫“所有受颶風#Sandy影響的人們,請注意安全!我們今天打算在Gap.com上狂購。”
他們沒有注意到的事實是,這場颶風已經帶來了110多人死亡。所以它顯然已經不是一個用來吐槽或取樂的極端天氣了,而是一場自然災害。所以靈活與適合而止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在社交網絡上,品牌一不小心的發聲,就可能會帶來不可逆的負面效果。
所以品牌很少采用天氣來做營銷推廣,對它們來說,執行能力、創意界限以及應變程度都是不小的挑戰。當然啦,在中國市場,雨神“蕭敬騰”的存在則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