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當前,互聯網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再到“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制造”……“互聯網+”在給傳統行業帶來新技術工具的同時,更對其生產和經營方式進行著深刻改造。受益于“互聯網+”,原有職業市場發生新變革,新型就業模式、盈利方式開始崛起,人力資源服務業愈加煥發出新生機。
蛻變:“互聯網+”改變人力資源服務模式
近年來,“互聯網+”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互聯網+”與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人力資源服務業各業態均開展了“互聯網+”實踐,其中,選擇在招聘業態開展“互聯網+”的有68.87%,勞務派遣的有28.8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有25.89%,這三個領域的“互聯網+”融合發展最快、最多。
大多數傳統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正在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把互聯網技術和傳統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或模式結合,實現產品或經營模式的創新。其中,招聘業的蛻變尤為突出。
在互聯網招聘中,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的履歷及從事的行業進行分類,供企業挑選目標候選人的履歷,而個人求職者也能從海量數據中獲取合適的崗位。
“‘互聯網+’使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新潮流異軍突起。首先是拉勾網、大街網等專注于互聯網行業的垂直招聘網站出現,緊接著,地產、快速消費品、金融等行業也都紛紛涌現了相對應的垂直招聘網站。”e兼職創始人陳雪峰說。
除了針對行業的細分,2014年以來還出現了一些針對人群細分的垂直招聘。例如專門做海歸招聘的絡可英公司,以大學生兼職、實習為主的e兼職等。
“‘互聯網+’改變的不僅僅是招聘模式,更改變了整個行業生產和消費關系?!敝兄羌瘓F總經理程功說,中智以前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促使中智面向個人、走向雇員。服務模式的轉變,使得作為終端的個體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夠越來越多參與到產品的創新和流程的改造中,提升服務質量。
破繭:“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仍面臨挑戰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此外,地方人力資源市場的信息化建設仍普遍處于“各自為政、單兵作戰”的狀態,封閉自營,使得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難以實現共用、共享。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借助互聯網進行產品或者經營模式創新的活動中,測評、人力資源信息軟件服務、員工福利領域開展‘互聯網+’的比例還很低?!比松绮咳肆Y源市場司司長孫建立說。
同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推動“互聯網+”面臨專業人才缺乏、資金不足等問題,也缺乏政府的幫助與支持。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投入,目前多數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實施信息化主要還是靠自有資金,政策性資金支持非常有限,與相關單位合作的比例則更少。
如果說基礎投入是制約企業與“互聯網+”融合的客觀藩籬,觀念難以轉變,則是思想障礙?!白鳛閺膫鹘y向技術驅動轉型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我們的思維觀念和角色轉換還在過程中。以前更多的是通過線下方式了解客戶需求,現在需要更多線上經驗和實踐?!笨其J國際董事長高勇說,“我們的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走出國門,與世界上的優秀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相競爭,亟須轉變觀念,并付出巨大努力。”
在這方面,美國的人力資源服務先行一步。政府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提供的就業信息系統,將空缺崗位的工作職責、技能條件以及候選人的基本情況、任職經歷和技能等錄入系統,當候選人申請崗位時,系統會根據崗位要求和候選人情況進行比對,對候選人進行匹配度排名,為雇主和求職者提供高效精準的決策參考。
另外,“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也是技術“雙刃劍”的具體表現。“海量數據可能帶來信息對外披露,會使消費者利益受損。這就要求我們對數據的托管、防火墻和各方面數據的保密,必須有配套的控制措施,防止數據流失和被竊取。”程功說。
化蝶:人力資源服務與“互聯網+”在探索中深度融合
雖面臨諸多挑戰,但毫無疑問,互聯網技術已為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注入了新的推動力,催生出許多新的業態增長點。一些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正積極探索創新,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市場,提升效益。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