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加入蠟或加大蠟類的目的,在于降低油墨在包裝印刷過程中因絲頭過長造成的上述后果,其次是解決油墨體系的顏、填料沉降結塊及墨膜硬度,并能有效地提高該油墨在包裝印刷過程中墨膜的厚度。但過多地加入往往會阻礙印刷油墨體系中溶劑的揮發、干燥的徹底及表面結皮和油墨在轉移、傳遞印刷過程的流動性不良、表面光澤度的降低等等。
所以說,在解決包裝印刷糊版、粘連、遮蓋不足方面的確十分有效,但過量加入反而會加速墨膜的軟化,從而當印刷轉印摩擦油墨升溫,出現油墨飛濺的故障。
三、加大顏、填料的比例
固體顏、填料的增加,是降低包裝印刷油墨成膜過程中十分簡便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分散樹脂的包覆比例(競爭吸附)而抑制絲頭過長,其最終目的在于預防印刷機械在由慢到快提速后,因絲頭長而使包裝印刷制品粘連及印刷圖文墨膜的減薄而增厚;拖尾而因油墨的流動去消除邊緣重影;油墨因透明遮蓋力差而得到補救。
四、加大有機分散劑的比例
其作用是在制墨或印刷過程中,由于攪拌、研磨的軋墨剪切而降低印刷所需油墨絲頭(粘度)的縮短。但過量增塑(盡可能不要選擇增塑劑類的分散劑)分散劑的加入往往會使包裝印刷墨膜與復合膠水或擠復、干復時復合的附著牢度降低。
一般在油墨制造時或在印刷時加入天揚化工廠的TM—3,既防止了樹脂在溶劑的作用下不致過度的溶脹,又限制了樹脂溶液的絲頭無限制的伸展(因為高分子樹脂,當有外力拉它時,卷曲穩定的分子會逐漸伸長)拉長。但作為印刷者可在使用時臨時添加,千萬不能因為絲頭長而加入增塑劑,否則還會再度伸展絲頭。
五、加入乳化劑類
最簡便的方法是加入膨潤土或白炭黑。經充分攪拌分散,硅醇基間形成氫鍵,產生主體網狀結構,而增厚墨膜。后者往往會因其介入而使油墨發脹,當再加溶劑稀釋印刷后,一般印刷圖文的色相因發虛而變淺。
六、樹脂的選擇或混合接技
其一,為解決上述問題,通常采用兩種以上的樹脂制墨或在印刷過程中添加調墨油加以克服,那種選擇粘度小的樹脂作為增粘劑或選擇同性質的含氯量小或分子量低的(粘度小的)樹脂是人們通常用的方法。至于加入硅油或分散劑的目的無非也是圍繞絲頭長或色濃度低而采用的被動補救措施。例如加大較低分子量的MP-45或由CEVA改為EVA等,雖然絲頭問題、抗凍問題、分散問題、附著問題都得到了提高,但該包裝印刷油墨的成本則大幅度上升了。但稍不注意的話,該油墨體系中的樹脂軟化點降低了,這樣就會因其缺陷而在高溫季節的印刷過程中粘連,或在冬季低溫已經印刷,而到高溫季節包裝時也仍會因庫存堆垛重壓后印刷圖文的再次塑化(軟化)而又出現粘連報廢。
其二,因絲頭的過長,雖附著很好,但承印物表面因包裝印刷油墨的圖文墨膜過軟而很難分檢、搬運,即俗語叫滑爽。實際上,樹脂軟化點低于104℃時,當室溫達到或超過35℃時就會出現印刷制品的粘連或復粘連。這里指熱塑性樹脂生產的包裝印刷油墨,而熱固性油墨則在印刷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圖文變形、印刷油墨的霧狀飛濺等等)。加大或注重包裝印刷油墨體系中樹脂的選擇、接枝、搭配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認真對待其粘度、軟化點的檢測或試驗比對,才是徹底避免上述故障的唯一方法,而且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無論是膠、鉛、絲印或是表、里的凹印油墨,盡可能地選擇與印刷機械速度相對應的樹脂連結料為好,即速度越快,樹脂的粘度越小,絲頭越短。例如凹版復合印刷油墨體系的連結料(即樹脂),圍繞含氯量高的CPP或CEVA等等進行搭配的配方設計。
相關新聞鏈接: 油墨對高速卷凹的適應性(一)
淺談膠印輪轉機常識
關于凹版印刷油墨的流動性介紹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