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未來十年,文化產業將如何變化?今天,我們從5G時代的數字文創、AI人工智能、互聯網下半場、鄉村文化消費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5G背景下的數字文創
我國自2015年起就開始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對數字經濟領域進行了宏觀規劃。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紅利期。
5G是什么概念?
5G時代,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時、超大數量終端網絡的特征已經不是讓人們更加清晰流暢的觀看視頻這么簡單,5G技術甚至有望進入無人駕駛領域。
數字文化產業
技術進步帶來文化生產方式的變革,文化生產方式的變革又影響大眾對文化消費的預期。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拍攝功能的持續優化,讓我們進入“全民創作時代”,而數字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文化傳播方式的升級,使得文化傳播呈現輻射廣、速度快、影響大的特點。不僅是文化生產,我們的未來生活因技術進步充滿無限可能。
進入5G時代,我們的生活將可能會如何改變?
● 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
● 遠程醫療成為可能
● 實現全景視頻
● 隨心所欲的4K超清體驗
二、人工智能下的新業態
最近十年,許多國家都預見到人工智能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因此專門做了智能化產業發展未來十到十五年的規劃。中國政府也于2017年3月首次將人工智能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標志著我們向人工智能邁出了步伐。
文化產業如何借AI東風?
● 公共文化服務的智能驅動
● 前沿核心技術的多維應用
● 以技術為支撐的價值創造
人工智能正在向不同的產業領域、文化領域滲透。未來,教育領域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后,在講臺上授課的老師都不一定是本人了。
三、新型創業的新模式
新型創業的新模式應引起大家的關注。如今B2C、C2C、B2B、C2B、O2O等多種商業模式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斷涌現,商業模式本身也是一種創新。同時需要注意這是一個不再講究面向大眾的時代,分眾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數字文化產業
現在,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普遍共識。互聯網下半場注定充滿風險和競爭,我們要摒棄傳統的互聯網經濟經驗,重新審視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思考新的商業邏輯。在互聯網下半場,誰掌握了粉絲即用戶、內容即品牌、媒介即渠道、分享經濟、社交眾籌和游戲化思維者六大定律,誰就掌握了未來。
四、銀發經濟中的文創藍海
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有數據預測,中國老年產業的規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8萬億和22萬億元,對GDP的拉動將分別達到6%和8%,會成為國家經濟支柱之一。
面對銀發經濟,除了思考基礎層的養老護理、養老保險等,還應該涉及產業的延伸層,如老年文化消費、老年精神慰藉等。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在所謂良性發展中,老年文化消費的供求失衡問題仍然突出。老年人可以消費的場所和產品十分單一,市場對老年人的需求了解不足。
怎么抓住老年人的心?
● 定位老年細分人群,抓住行業痛點。
● 提供定制化、個性化老年人文化產品與服務。
● 發展康養產業,拓展文旅領域新業態。
五、鄉村振興發展中的文化消費展望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十年定會以城市為中心向農村轉移。隨著農村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習慣的培育提升,農村將成為巨大的經濟藍海。在互聯網影響下,農村生活方式發生巨變,一部分留守或返鄉的居民,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其消費行為和城市無異,文化消費等逐漸在農民家庭支出中占據了相當比重。
農村文化消費與文化市場存在的問題
1. 農村居民收入偏低致購買力不足
2. 文化消費觀念落后受傳統消費觀的影響
3. 文化消費市場基礎設施不完善
4. 文化消費市場供給單一
農村居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如何協調?
思考農村居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時,首要考慮農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同時應該讓這兩億村民與城市居民有機交流;把握城市大量有閑有錢階級到農村創業的群體,他們將互聯網新內容、旅游新業態帶到農村,這是很愜意的事情,應該給予關注。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