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包裝紙斷崖式下挫。為何大廠沒有撐住紙價?背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廣東包裝紙斷崖式下挫,或許是市場沒有料想到的,因為不久前市場還信誓旦旦地稱原料短缺,紙價不具備大幅下調的基礎。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中國的紙市像美國股市那樣劇烈波動呢?原因恐怕還是出于對未來市場需求的恐懼。本來3-5月都是包裝紙的淡季,但非常不幸的是,今年1-2月大隔離下導致需求斷崖下滑,而復工后期待的消費報復式反彈非但沒有出現,各種政策調整對消費需求反而越來越不利。
更有甚者,海外疫情爆發引發了全球經濟大蕭條的擔憂。而作為全球經濟表現最好的美國也成為了全球股市危機與病毒危機的暴風眼,并且,特朗普政府給出的疫情期限長達18個月。
不得不說,這種極端的情況徹底引燃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于是降價搶跑,搶奪殘存的市場份額便成為保命救心丸。
像2018年那樣偷偷搶跑降價并導致報復性下跌的情況可能重演。因為這一次的需求情況遠比當時惡劣得多,削減25%的產能即便能落實,也無法改變供過于求的局面。
眼下,唯有期待國家出臺更多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只有擴大內需,才能緩解當前的不利形勢。
總體來說,紙價雪崩較大的原因是未來需求的萎縮可能比預想的要更悲觀,另一個較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對進口紙的提前布局,從目前與進口紙的價差來看,國內紙價仍有200元/噸左右的下滑空間。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