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從千帆印刷廠倒閉到北京日邦印刷廠關門,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印刷行業就關閉了好幾家巨頭企業!然而,當我們冷靜下來理性觀察、客觀分析,這些倒閉的巨頭都不是偶然現象,我們應該從倒閉潮的盲目自哀中清醒,在偶然現象中尋找規律。

近日,在一向寂靜的網印刷絡圈卷起了少見的熱議、轉載潮,這輪風波既非曠世新技術問世、也非罕見新奇才亮相,而是透著遺憾與無奈——一家又一家印刷企業巨頭們前赴后繼的轟然倒下。印刷業的寒冬是不是比往年更透骨一些?印刷業的發展真的沒有未來嗎?印刷人在茫然、憂心忡忡之際,或許應該更多一些理性的觀察與思考。
優勝劣汰是市場化經營的正?,F象
不可否認,全球金融危機的霧霾仍未散盡,經濟蕭條的連鎖反應甚至還在發酵,印刷行業如同眾多行業一樣,接受著市場的考驗、產能優勝劣汰的洗滌。一些固步自封、毫無轉型意識的中小型企業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只能被淘汰。
再加上綠色印刷、反腐倡廉新政的陸續出爐,讓很多非常規市場化經營的企業措手不及,這是時代進步、科技發展所必須付出的正常代價,是為了讓行業朝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惡性競爭害人終害己
在倒閉的印刷企業中,不乏長期以來靠"價格戰"打壓競爭對手、干擾市場正常秩序的企業。任何行業的市場中均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惡性競爭可能最終禍害的不只是別人,終究只能作繭自縛。這樣的害馬之群,死不足惜。
鋌而走險塑造的終是海市蜃樓
有的企業在浮華的財務帳目上大作手腳,靠融資、借貸大手筆擴張,試圖通過捷徑覬覦資本市場,雖能圖一時之快,但終因根基不穩,虛構的"英雄"形象一夜之間坍塌也是情理之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只可惜拖累了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合作伙伴,不僅無法獲取畫餅充饑式的利益,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外合資 企業生死在大股東一念之間
自改革開發以來,外資入境令國內市場更加繁榮昌盛已是不爭的事實。對中國市場的定位與認知決定著外商在中國投資企業的生死存亡,除了市場自身的因素外,大到國家時政外交、小到家族交替掌舵,均會影響外商對中國市場的定位與認知。
企業倒閉、老板跑路、工人欠薪,是任何行業都不愿看到的凄慘現象,尤其是巨頭企業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行業人的神經。印刷行業在這個自然現象還不太冷的早冬,感受到了陣陣刺骨的寒意,我們還不必太過驚慌。
理性觀察、客觀分析,這些倒閉的巨頭都不是偶然現象,那些腳踏實地、 兢兢業業、切合實際與時俱時的印刷企業,不僅成功的接受了市場的殘酷挑戰,更在逆市中不斷突破自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佳話。作為印刷人,我們應該從倒閉潮的盲目自哀中清醒,在偶然現象中尋找規律,凈化的市場才更利于行業的健康走向。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