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年來,隨著印刷數字化和數字印刷應用的普及,中國內地印刷業者漸漸從應用IT技術和印刷數字化中找到自身從嬰兒般蹣跚學步到巨人般快步前行的方法,開始思考如何學習和借鑒海外網絡印刷的成功經驗來改變傳統印刷的產品加工模式,力圖依托網絡印刷向產品制造和產品服務轉型。但由于缺乏對如何利用網絡印刷實現高附加值和高增值服務這一問題的系統理解,缺乏對網絡產品鏈與價值鏈的組織體系構建,缺乏印刷信息資源共享與管理經營模式的創新,我國內地印刷業者普遍陷入產品形式單一、生產組織低效以及盈利困難的窘境。筆者根據多年關注與解析海外網絡印刷成功案例的淺見,認為中國內地網絡印刷瓶頸重重,轉型困難的內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沒有創建出適合企業實現網絡印刷盈利的新生態
在當今的數字媒體時代,印刷產業以往呈現出的傳統勞力密集與技術經驗要求高的特征,已經被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特征所替代;從業人員已經從低成本的勞動型藍領逐漸演變成高成本的技術型白領;印刷服務開始從有限區域的單一信息復制,向全球化的多元信息服務擴展;生產組織開始從量產加工向“集中式生產與分布式定制”轉型。
網絡印刷正是滿足這些變化與轉型新生態的印刷生產新模式。但中國內地網絡印刷試水者考慮的重點大多集中在投資網絡印刷所需要的大量的新技術與新設備,而往往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投入,忽略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和大量傾銷等問題,忽略了尋找避免陷入與傳統印刷產業類似的低價惡性競爭的策略。以在生產組織中開始從量產加工向“集中式生產與分布式定制”轉型的新生態為例,歐美以及港臺地區成功開展網絡印刷的企業無不是先建立起一個網絡化的印刷業務服務與信息采編平臺,構建出一個無縫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的信息鏈和產品鏈,定制出滿足全平臺任何輸出節點的標準化數據,再根據印量大小和地域來自動篩選是采用集中式生產來印制產品,還是分布式定制來就近印制與配送。讓每一個數據、將數據轉變的印品及印刷買家所需的各種服務都通過信息鏈、產品鏈和價值鏈來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從而實現在需求創造、內容采編、印制優化、精確配送以及增值服務中與競爭對手形成最大化的差異,并與上下游關聯者聯盟構建緊密化的合作關系,最終實現高盈利水平的同時保證成本最低。比如臺灣健豪以與競爭對手的最大差異為特征所建立的數據處理中心,廣泛應用了云計算、B2C、B2B、C2C到P2P,使多元出版、云端印刷(W2P)、個性化印刷、合版印刷等實現了設備利用率最高和人工效率最大化,同時從材料采購、精準配送和增值服務的大規模化中又新增出更多的附加利潤,這樣獲得的持續的高增值和高盈利是必然結果,有限區域市場中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使其持續占據霸主地位成為可能。
而中國內地試水網絡印刷的企業不僅要面對市場環境的巨大差異,競爭對手如雨后春筍般的涌入和區域廣闊而需求不同,而且內地還沒有一個形成了“集中式生產與分布式定制”的數據編創、內容編排、產品印制以及配送服務的數據流模式與流程,所以硬件投入不小但利用率低,從業人員不少但作業效率低,產品形式不少但增值利潤低,上下游關聯不少但緊密度低,因此盈利能力低在所難免,持續性差也是必然。
2.沒有凝練出適合高利潤印品的價值鏈和商業模式
目前,各種專業數字成像設備及其應用系統已經使得高精度、專業化的商業攝影與藝術品復制向大眾的日常生活滲透,依托各種DIY軟件營造出“用戶就是設計師”的樂趣與成就感體驗漸成潮流。所以一個分布式數字印刷標準化作業流程,即能讓用戶隨心所印、隨地所印、隨時所印,充分發揮出企業每一個人、每一個數據、每一個作業最大價值的全新網絡印刷產品價值鏈雛形已現。
當前網絡印刷產品價值鏈聚焦的是顧客愿意付出較高單價購買、與傳統市場的產品差異化大、個性化與增值明顯以及競爭優勢突出的印品。這就要求從事網絡印刷的企業既要構建“高產能的集中式加工中心與分布式定制服務中心”, 創造出產品服務與用戶體驗融合的新模式,又要抓住“數據”才是印刷盈利這個根本點,通過自己的數字化生產流程及其專業化數據中心與網絡化數據管理系統組建成一個強大的印刷產品制造體系,在市場與產品、生產技術平臺、營運平臺網絡化方面適應高利潤印刷價值鏈的需求。特別是在印刷產業步入跨領域合作與整合的趨勢下,開發出差異化的產品,如裝飾材料、家具貼紙、3C產品、藝術品復制等高單價產品,進一步提高單價與創造利潤十分必要。
我們仔細剖析臺灣健豪和香港保諾時的印刷產品價值鏈,不難發現無論是在市場定位、產品價值定位,還是產品差異化和競爭優勢上,他們都充分利用到IT技術,發掘出“數據”的最大價值點,鎖定價值貢獻最大的用戶和產品,降低設備、人員和物料成本,來形成自身獨有的印品價值鏈。
而中國內地網絡印刷試水者往往缺乏系統性思考和專業性服務平臺設計能力,缺乏與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產業以及娛樂產業的產品建立內在關聯的能力,缺乏支撐高價格、極短優勢年限和高產能設備所需的數據以及專業服務,結果是“數據”不精、企業適應性差,導致好日子曇花一現者居多,持續盈利者甚少。
在網絡印刷的商業模式方面,從事網絡印刷的企業首先要創新營運理念,突破固有的盈利定式,深刻理解網絡印刷可能造成的成本降低、傾銷式市場占有率擴張以及惡性競爭的特點,通過創新來創造新需求,以差異化獲取高利潤,以跨領域策略聯盟來提升營運效率,以實現網絡印刷的可持續高盈利。其中,在創造需求上,需要以了解需求、創造服務來開拓市場。我們不僅要積極應對數字媒體、云計算與高速網絡普及對過往消費習慣改變所帶來的新商業模式與服務需求,特別是消費者期望的多元化服務方式,還要建立一種滿足客戶體驗與互動需求的新商業模式,提升網絡印刷的服務地域與服務領域。在創造差異上,需要開展跨領域合作,利用印刷服務增值來生產定制的、個性化產品,提供產品差異化優勢,以滿足顧客特殊需求來開創新市場,進一步運用增值服務來提高產品單價與企業盈利水平。在策略聯盟上,需要以跨領域、跨媒體、綠色及其整合服務為中心,有效整合外部數據資源,創造差異化競爭,與傳播信息伙伴、藝術經濟伙伴、供應商和服務商共創適合網絡印刷的新聯盟,以共享信息價值的諸多紅利。對比港臺和中國內地網絡印刷企業的商業模式,可以看出中國內地企業不僅在數字出版和數字影像等大眾熱點市場上精耕細作不夠,在出版的實時性、內容更新的便利性、產品外觀的多樣性以及傳播途徑上都缺乏強有力的產品需求與價值創造支撐。而且少有面向數字化功能印刷與物聯網智能包裝的集成制造應用,沒能在滿足應用功能性和可追溯性的高附加值包裝產品及其應用創新上找到掘金良策。
因此,網絡印刷一定要走出產品、市場、技術工藝、作業方法以及營銷手段因“數字”而改變、因“網絡”而糾結的怪圈,進一步降低印刷產品制造成本,增加印品的附加值及其與IT應用的關聯。
總之,網絡印刷要實現可持續的高利潤,從業者及其企業就必須面向網絡印刷的新生態環境,只有通過建立網絡化平臺、整合IT技術以及文化創意的優勢,形成以數字為特征、以個性化定制為方向、以“高產能的集中式加工中心與分布式定制服務中心”為盈利中心的商業模式,才能真正煥發出網絡印刷的無限活力,實現可持續性高利潤的新發展。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