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暑期季,隨著一大批學生走進圖書館、書店,而另有一批學生則沉湎于電腦手機,引發了市民新的關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怎么閱讀?

電子閱讀
環保便利
前不久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手機、電子閱讀器、PAD/MP4/MP5閱讀等)為40.3%,尤其是手機閱讀率明顯上升,出現了“讀書率下降、讀網率上升”的變化。
電子書似乎要比紙質書更符合社會的需求?,F代社會的特點是大信息量和快捷,而電子書可以在短時間內儲存大量信息,更新換代快,并且傳播方便。而且,紙質書的出版過程十分繁瑣,耗時長,而且信息承載量有限。紙質書的滯后性十分明顯。此外,電子書比紙質書環保,且成本低,更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四十歲的市民王先生酷愛手機閱讀,他認為:“手機很小很方便,復制、分享、標注也就是動動手指的事兒,現在也很少去書店,網上的書都是免費的而且資源也比書店的多,更新也快,沒必要浪費錢買書,所以更喜歡電子閱讀。”
紙質閱讀 深度攜永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閩西散文協會會長黃征輝則認為:電子閱讀的優點明顯,但是缺點就是無法進行“深閱讀”,不能進一步的思考,書本閱讀讓人們靜下心來沉思冥想,電子閱讀信息量太大,容易讓人們陷入“信息越多、有用的不多、思考的越少”的“淺閱讀”困境,難以形成思想上的啟發,容易造成依賴網絡、學識淺薄的問題。所以要提倡“深閱讀”,要一邊思考一邊看書,紙質書籍在這里就有了優勢。
還是學生的小舟則表示:“喜歡上網看小說,雖然網上看完了,但是我還是喜歡一本書捧在我手里的重量感,會帶來特有的感受。”
全民閱讀 殊途同歸
對此筆者走訪了龍巖市圖書館,陳鴻雁館長介紹:“市圖書館準備斥資20萬元專門建立電子資源數據庫,并且向讀者免費提供電子閱讀卡,在未來電子閱讀會遠遠超過紙質閱讀。電子閱讀便捷迅速,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對于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的發展,陳館長認為,無論是電子閱讀還是紙質閱讀,都是很好的閱讀方式,不存在誰取代誰的說法,雖然現在電子閱讀發展得很快,但是比不過傳統紙質閱讀一本書拿在手里的快樂。紙質閱讀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加舒適的閱覽環境,會更加體現閱讀快樂,社會在發展,讀書的環境很重要。
陳館長說,閱讀非常重要,如果不閱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沒辦法傳承,最重要的就是推動全民閱讀,至于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那只是獲取知識的一個載體,沒必要說誰取代誰。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