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早期互聯網興起,導致地方新聞、專業調查報告淹沒在跨地區的新聞中,更多人了解地球另一端發生什么事,而不了解自己當地發生什么事,這就是互聯網對本地新聞的沖擊,隨著微博等社交媒體出現,本地新聞反而有所復興,可見互聯網對本地生活影響不斷改變。
同樣,移動互聯網對本地消費的亦會帶來沖擊,由于智能機的普及,LBS的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新的移動互聯網模式不斷涌現,例如O2O模式、SOLOMO模式,而這些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模式都與本地消費密切相關,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本地消費。
何為本地消費,相對于網上消費、郵購消費、電視消費而言,本地消費主要是指當地消費購物,確切的指消費者在其生活起居的周邊完成的消費,例如去當地超市、商城、便利店消費等。
互聯網消費,主要是B2C、B2B等網絡消費,一定程度上搶奪本地消費市場份額,但尚未觸及本地消費,互聯網消費與本地消費并行不悖的,移動互聯網消費則是將互聯網消費與本地消費相融合,讓線上消費回歸線下消費,或讓本不適合的線下消費搬上線上消費。這個過程可看作對線下消費的進一步信息化,一方面對本地消費主體信息化(地理、商戶、商品、消費關系等),另一方面對本地消費流程信息化(線上購買線下支付、線上購買線上支付等)。相對于本地消費屬于平面消費,移動互聯網消費更偏向立體消費,既有線上亦有線下,而這種立體消費更多表現在不同的消費模式,例如點評模式、團購模式、折扣模式、簽到模式等。在這里不針對消費模式分析,而針對移動互聯網對消費者以及本地商戶影響加以分析。
一、移動互聯網對消費者的影響
1. 消費樂趣改變——休閑消費減少,消費娛樂增加
消費者為保證能購買到心儀的服務和商品,必然借助移動互聯網了解詳細商品與服務信息,購買目標變得更加明確,休閑購物方式逐漸向定向購買方式轉變。消費者因此將會喪失休閑消費中驚喜和消遣的樂趣。但移動互聯網會給消費者帶來新的樂趣,消費者可享受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體驗,同時可從中獲得游戲、互動等娛樂。
2. 消費意識改變——從眾意識增強,主觀因素減少
透過消費經驗分享平臺,消費者變得更加精明,與此同時,消費者主觀消費意識隨之減弱,消費者減少依賴自身的喜好與自身的經驗,更多依賴他人的喜好和他人的經驗來判斷是否購買。在確定消費水平前提下,消費者往往選擇評價好,客流量大的商戶,從眾消費意識增強。
二、移動互聯網對商戶的影響
1. 促銷意義改變——促銷意義不再,服務意識增強
優惠券本來是商戶為在某段時間促銷而退出的優惠形式,但當優惠券變成電子優惠券,優惠券的意義變了,不再是某段時間的促銷,而變成長期的宣傳。由于電子優惠券,推廣方便簡易,商戶推廣優惠券激增,優惠券作用反而降低,商戶又不得不推出更多優惠券吸引消費者眼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處不促銷,但又是無處促銷,促銷泛濫,促銷對消費者吸引力隨之降低,而服務水平越來越被消費者看重,商戶在保持高頻度的宣傳促銷的同時只能增強自身服務水平以吸引消費者。
2. 信息控制權改變——更加被動,服務透明度增加
移動互聯網平臺將更多商戶組織起來,在各種第三方服務平臺,商戶顯得更加被動,商戶須要在不同的平臺下廣告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時商戶須要適應不同模式的服務平臺。同時,商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競爭展露無余,點評分數成為衡量商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消費者先入為主的定勢思維,導致好評越好,差評越差的結果。商戶不得不采取相應行動修改點評,向第三方平臺支付費用修改點評,或雇傭水軍修改點評,或著實提升服務水平以修改點評。商戶無論面對第三方服務平臺或消費者,都顯得更加被動,消費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逐漸消失,商戶不得不增加服務透明度以適應第三方服務平臺和消費者的監督。
以上分別從消費者和商戶的角度闡述移動互聯網對本地消費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改變的是消費者消費習慣以及商戶服務習慣,對本地消費并沒帶來壞的沖擊,而帶來更多的是好的影響——消費透明化,消費者利益得到保障,商品質量與服務水平提升等。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