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成立十周年的百度知道當之無愧的成為PC端的UGC產品之王,昔年的搜搜問問、奇虎問答、新浪愛問、天涯問答等都成了“過眼云煙”,唯獨百度知道還在傲然挺立,且一路高歌猛進,通過對移動垂直細分行業的深入探索,成為母嬰和教育領域的內容之王,移動端的百度知道,更是一騎絕塵,成為問答類產品的領先者,百度知道由一個PC端的巨頭產品順利轉型為移動互聯網標桿產品,這其中又發生了什么呢?百度知道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將做逐一梳理。
百度知道這十年
百度知道成立于2005年6月21日,一年后的周年慶上,李彥宏親自肯定了百度知道的成績,其表示“知道從現在一年的時間可以說非常成功的,而它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今天很多用戶的參與。”等到百度兩周年的時候,平臺上已經積累了1700萬個問題,當之無愧的成為當時世界上內容量最大的問答網站。
其后幾年,百度知道陸續推出了百度知道開放平臺、知道日報、知道大數據、真相問答機、知道行家等。截止到日前,百度知道共解決用戶問題3.77億個,日使用量達到3.8億人,用戶注冊量破億。
自百度知道之后,國內的互聯網再無平臺能夠生產如此巨量的問答內容,搜搜問問、搜狗問答、奇虎問答均敗北,和其他平臺不同的是,百度知道這十年來一直都是基于“用戶為王”的邏輯,重視用戶、關注用戶,讓用戶不僅能獲得參與感,還能獲得相關榮譽與實際獎品,低門檻讓人人得以參與,而強大的反作弊技術則讓問答質量得到保證。
這十年來,百度知道積累的問答數量一直呈現直線上升趨勢,百度知道為千千萬萬個用戶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上至專業知識,如電腦科技等,下至社區、數學等,關乎問答信息百度知道均全面覆蓋。質量方面,百度知道也相繼做出了反應,推出了不同的PGC類產品,如知道日報,知道日報采用特約作者供稿、合作機構供稿、自采/自編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內容,從質量上保證用戶的問答需求,而且知道日報結合新聞熱點,實時為用戶呈現用戶需要知道的訊息,知道行家采用行家邀約的方式,利用專家的知識來保證資深問題的解答。
百度知道在中國所有的互聯網產品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沒有任何平臺可以做到隨時隨地解決用戶電腦、生活、醫療、數碼、理財、地區等各個領域的疑惑,毫不夸張的說,百度知道是用戶新的“數字大腦”,免費為用戶存儲各種知識信息,百度知道構建的是一個包含有3.77億個解決方案的大知識庫。
百度知道的移動互聯網轉型邏輯
百度是自2012年以后,才宣布開啟全面進行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所以百度知道的移動互聯網轉型,很大程度上是緊跟百度整個大體系的移動互聯網轉型步伐的。另一方面,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雖然有不少人仍在觀望,但已有大量創業者們涌入移動互聯網市場,所以百度知道面臨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機遇,此種狀況下,進行移動互聯網轉型是百度知道最好的選擇。
百度知道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會推出作業幫、寶寶知道、拇指醫生產品,是通過百度知道的大數據調研,找到了需求密集的領域,并滿足了三個要求:第一,場景化(有具體的使用場景);第二,能夠利用手機的特殊能力(拍照、語音、定位等);第三,使用頻率足夠高,滿足了這三個要求以后,才逐次推出了垂直領域的三款產品。
當然,百度知道自身是一個龐大的內容生態平臺,基于這個平臺百度知道完全可以孵化出更多移動端垂直領域的產品,所以作業幫、寶寶知道、拇指醫生這三個移動端產品也算是順勢推出。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往細分垂直方向涌入,比如在線教育、移動醫療等,這也是百度知道挺近移動垂直領域的重要因素。同時,百度的整體戰略布局中,其更傾向于教育、母嬰、醫療幾大領域,百度知道向這幾大熱門領域孵化產品,和百度整體的戰略布局完全一致。
百度知道成功轉型移動互聯網產品
移動互聯網既是機遇,也是厄運,對于需要靠用戶活躍度來貢獻的平臺尤其如此。不少問答網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紛紛落后,昔年的“百花爭艷”狀態,已經到了數人堅挺的狀態。目前僅有百度知道、360問答、搜狗問答有APP產品,其他的問答網站均是處于PC端的“靜止”狀態,移動端更是想都沒有想過。
百度知道APP上線于2011年,而360問答、搜狗問答的上線時間均在1年前。版本方面,百度知道的版本是6.0.1版,搜狗問問的版本是1.3.1版本,360問答的版本是3.0.1,從版本的差異就可以看出各方的差距在,至于產品質量問題,搜狗問問、360問答更是差幾條街。
數據顯示,百度知道APP目前累積激活量已達8000萬,每日回答量達到110萬,知道日報的日均PV達到400萬,從內容制造數量來看,百度知道APP和PC端相差無幾。APP上的語音專區、私密問答等功能均吸引了非常多用戶的參與,基于語音方式的提問和回答,系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首創,一方面簡化了用戶輸入流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戶問答與回答的積極性。
百度在語音識別技術領域一直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今年年初,百度發布公告,“Deep Speech”語音識別項目目前已經超過了蘋果谷歌,位于世界之首。而百度知道作為百度旗下的明星產品,利用百度優良的技術實力優勢,樹立強大的技術壁壘,把握“語音”這種根植于“移動互聯網”基因中的“能力”,更讓市面上其他產品難以望其項背。
同時,百度知道還在以往的基礎上,延伸出了作業幫App、寶寶知道App、拇指醫生App三大移動端的核心產品。作業幫旨在幫助學生們解決問題,學生們有了不會的問題,拍照上傳或者語音提問,便可立即收到詳細的解題思路和過程,一經推出迅速風靡,下載激活量超過2000萬。寶寶知道是一款面向懷孕媽媽及寶寶年齡在“0到6歲”的父母的一款專業孕育工具,對于媽媽們來說有如雪中送炭,一年的時間,已經成為市面上最專業的孕育工具軟件。而“拇指醫生”則是今年年初,由百度知道“問醫生”欄目轉變而成的醫療移動垂直領域產品,旨在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享用醫療資源,為用戶提供專業的醫療健康方面的咨詢和建議。
“百度知道APP+作業幫+寶寶知道+拇指醫生”構成了一個強大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矩陣,前者是綜合,后三者是垂直細分。從用戶活躍度以及用戶貢獻數量、吸引用戶數量來看,它們都是非常成功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數量+質量夯實了百度知道的移動互聯網之路。
百度知道的未來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百度知道多年來積累的海量內容,終于要有用武之地了。做過媒體的人肯定知道,網站會基于某個熱點推出專題頁,而一些中小型網站則會根據關鍵詞推出tag頁,百度知道完全可以根據平臺上的海量內容,依據一定的分類,繼續推出垂直類的移動端產品。我認為百度知道未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依托強大的反作弊技術,做高質量問答社區。作為一個大型內容生產社區,百度知道十年來還能保證如此新鮮的活力,著實不易,當然,這中間百度知道強大的反作弊能力為之提供了助力,據我了解,很多問答網站之所以會死,就是因為反作弊技術不夠強,而百度知道這塊是強項,反作弊技術保證了百度知道社區的質量,所以未來百度知道可以向質量層面繼續拓展。
(2)做“大而全”和“小而美”。UGC是早期的互聯網形態,百度知道在UGC的道路上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內容,已經滿足了“大而全”的要素。現在的百度知道更偏向于PGC模式,打造高質量問答內容,讓答案變得有價值,百度知道不僅要做“大而全”,還要做“小而美”。并依托百度知道10年間積累的豐厚的內容,延伸出更多的對用戶有價值的垂直產品。
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移動社交、移動音樂、移動視頻等碎片化產品非常多,然而內容型的移動產品少之又少,有價值的就更少,所以教育、醫療等垂直領域的產品一經推出便迅速引起用戶追捧。百度知道的機遇在于,十年來積累了渾厚的內容資源,有了夯實的“地基”,便能以垂直內容為基礎,提供細分領域的各項服務。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的一個狀況是,形成一個以百度知道為核心,以各個垂直領域為支點的大移動互聯網矩陣,在強大的內容張力下全方位地服務用戶。
碎片化的移動端,越來越少有鮮活的內容社區了,相信百度知道會一直堅挺。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