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些過去的領跑者,現在改成跟隨者了。很多原來的行業領跑者正跑得起勁,突然發現人都往其他方向跑了,于是趕緊急轉彎去追趕大潮。
當下每個人都生活在失重狀態下,你要重新思考,自己是腳踏實地的陸地思維,還是海洋的漂移思維,還是空間的懸浮思維?
互聯網為什么會、以及如何改變人性?
互聯網最大的改變是什么呢?就是人性。人性的哪幾個階段改變呢?還是那句話:想法、說法、干法、活法。這四法全變了。有兩個片子值得參考:一個是李安導演的《少年派》,一個是《地心引力》。這兩個電影不是打打殺殺,而是對人性的重新思考。互聯網是最好的人性導演,它在導演一部改變人性的大片。
互聯網的生態:無中心有主張,無邊界有部落,無終極有夢想
互聯網的生態是什么,我總結了18個字:一個叫無中心有主張。互聯網沒有中心,但有價值主張。第二是無邊界有部落。互聯網沒有邊界,也沒有方向,但有聚居的社群。第三是無終極有夢想,互聯網沒有終極,但是激發了更多人的、更大的夢想,這就是人類的希望。
互聯網時代品牌的兩個變化
互聯網時代,要有新的方式來重構品牌。大概有兩個變化:
一個變化是從品牌形象傳播向品牌化組織建設轉型。像聯想改logo這叫形象傳播。什么叫組織化組織?就是要把互聯網視為一個母體,一個網絡化的生態組織;這里會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品牌,這種品牌帶有強烈的生命感,不確定性,會帶來意外的成功。比如說羅輯思維,是一億個精子中幸運成功擁抱卵子的一個,就屬于意外的成功。那意外意味著什么呢?德魯克講過五種創新模式,意外創新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模式,能否即使迅速地抓住它,是考驗互聯網時代品牌建設者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第二個是從品牌營銷向品牌資產經營轉型。資產經營是什么?那么多精子碰一個卵子的概率太小,我們就引入一個叫“配置”的概念,品牌基因工程。互聯網品牌最核心的特征,它是一個輕資產經濟的體系。
品牌資產的三個特性:附著性、累積性、衍生性
品牌資產有三個特點:第一叫做附著性 ,就是可口可樂要附著到一個罐子上賣。現在可能倒過來,產品付著于一種品牌資產上賣,小米品牌出來之后會有豆漿機貼上小米的品牌上市。
第二個是累積性。過去的老字號品牌,常年累計,現在不需要那么長時間了,空間換時間,它會有新的組合形式來生成,于是就會有意外的成功。按傳統邏輯應該走十步棋才出結果,現在可能第一步就引爆了。比如說邏輯思維非常典型,本來要做一百個動作,它一個動作做對了其他就可以先放放了。它在一年內從品牌資產創建進入到品牌資產經營的階段。
第三個特點是衍生性,互聯網品牌價值就看其衍生能力,騰訊股價高,從統計學上看是它擁有客戶數據多,但根本上是品牌衍生的機會大。看一個品牌的價值,就看它的衍生能力,而不僅僅是復制能力,復制能力就是一本書賣一萬本;但這本書還能拍成電影,這就是衍生能力;電影變成主題公園,最后電影角色變成授權產品。
互聯網眾包模式讓品牌快速成長
過去品牌建設追求的是基業常青,所謂“百年品牌”;網絡時代則看你創造品牌生命的能力,也就是不指望一個爹活到一百年,而是看他不斷生兒子、養孫子的能力;不是柯達再存活一百年,而是柯達的基因能不能生出下一個網絡時代的新柯達,這就是品牌衍生能力,阿里做到了這一點。
我現在首先致力于品牌、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比如如何把文化資源變成一個品牌項目,能否在互聯網上利用眾籌、眾包方式融資,讓一個品牌迅速生成?比如說我用眾籌方式拿到500萬創一個品牌,一年后它值5000萬了,品牌被并購了或者上新三板了,當初投資500萬的人可以用1000萬的價格退出。所以互聯網的眾包、眾籌等經營模式,能夠給品牌的快速成長帶來巨大的機會。我們目前正在嘗試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搞出品牌金融這樣一個板塊。
其次,利用互聯網把原產地品牌做成“數字品牌”,將原產地品牌的稀缺性通過網絡形成市場效應。互聯網本身就是品牌孵化、增信、融資、推廣平臺,它能發現價值、整合資金、進行定價,起到“交易市場”的作用。比如陽澄湖大閘蟹,人家就一萬只,你買一只它就少一只,網絡上能追蹤、能統計。現在的情況是實際只有一萬陽澄湖大閘蟹,但是最終卻賣出50萬只!也就是給品牌充水。就是說將來的數字品牌既解決了品牌的稀缺性,為品牌增信,同時也解決了訂購問題,甚至包括融資。
品牌是“曲別針換別墅”的游戲
總結一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品牌。創造品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在母體上創造新生命體,另一種就是基因工程;總之 ,在互聯網平臺上要思考如何把 品牌創建和品牌資產經營,品牌消費和品牌投資變成一件事。
品牌資產經營是1+0的游戲,原創品牌是0到1的游戲。從0到1很難,阿里巴巴、聯想,都很難,1+0很容易。比如說現在互聯網金融已經有了,你去做馬上就有人愿意加磅。1+0的“加”是什么,一個是價值評估,一個是商業模式設置。
可以這么講,品牌就是“曲別針換別墅”的游戲。就是不斷進行價值發現、價值設計和價值匹配,然后不斷做增量。這個模式在傳統經濟時代成本很高,摩擦系數很大;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